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偏头痛

偏头痛怎么办? 爱问知识人

时间 : 2009-11-30 16:13:38 来源:iask.sina.com.cn

[摘要]


gzzsw0714
[大师]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李舜伟

发病机制:
  主要有四种学说,迄今未最后解决。
  1.血管学说:由HaroldWolff在1963年提出认为颅外血管先收缩,如眼动脉收缩造成视觉先兆如偏盲、闪光等,继之颅内血管剧烈扩张、血流淤滞而头痛,约2~4小时后恢复正常。
  2.神经学说:由Lashley在1941年提出,认为脑功能紊乱始于枕叶,以2~3mm/分的速度向前推进,并蔓及全头部,籍此解释视觉先兆和头痛。称为扩散性皮质抑制现象。
  3.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学说:由Moskowitz在1987年提出,认为不明原因的刺激物刺激三叉神经,使三叉神经末端释放化学物质如P物质,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和血管舒张,激发头痛。
  4.血管神经联合学说:近年提出,认为各种不同刺激物可影响皮层、丘脑、下丘脑、然后刺激脑干。脑干的兴奋导致皮层功能改变,先出现先兆症状,以后引起血管扩张,刺激三叉神经,使神经末端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促使血小板释放5-HT,使5-HT浓度下降,抗疼痛的作用减弱,导致头痛加重。

偏头痛的临床症状:
  前驱症状:在偏头痛发作前一天或数天,有些病人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如怕光、怕吵、情绪不稳定、困倦,有关水肿等。
  先兆症状:主要是视觉症状,如眼前闪光、冒金星、水波纹、城垛形、视野缺损等,持续约20~30分钟。有少许病人只有先兆而不头痛。
  头痛症状:在先兆症状消失后出现剧烈头痛,位于一侧,呈搏动感、烧灼感,逐渐蔓及全头部,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持续4~72小时。病人愿意在黑屋子内休息,如能睡一觉大多数病人能缓解。
  后遗症状:发作中止后,病人感到疲劳、无力、食欲差,但1~2天后就好转。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HeadacheSociety,IHS)制订的诊断标准如下:
  无先兆偏头痛
  曾用名:普通型偏头痛,单纯型偏头痛。
描述:表现为自发的复发性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头痛的典型特征是局限于单侧的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可因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伴恶心、怕声和畏光。
  诊断标准:
  a.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b~d项标准。
  b.头痛发作持续时间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者)。
  c.头痛至少具有下列特点中的两项:
  (1)局限于单侧;(2)搏动性质;(3)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4)因上楼梯或其它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
  d.头痛期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项:
  (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和怕声。
  e.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项:
  (1)病史、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不提示症状性头痛;(2)病史和/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提示症状性头痛,但可被适当的检查排除;(3)有症状性头痛的表现,但偏头痛首次发作与症状性头痛在时间上无明确关系。
  有先兆偏头痛
  描述:自发性的复发性头痛,表现为可明确定位于大脑皮层或脑干的神经系统症状,通常经5~20分钟逐渐发生,持续时间通常少于60分钟。头痛、恶心和/或畏光在神经系统先兆症状之后接着发生,也可有下列1小时无症状间歇期。头痛常持续4~72小时,但也可完全不出现头痛。
  曾用名:典型偏头痛,经典型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
  诊断标准:
  a.至少有两次符合b项发作。
  b.至少具有下列4项特点中的3项:
  (1)有1种或多种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表现为局灶性大脑皮层和/或脑干的功能障碍;(2)至少有1种先兆症状逐渐发生,持续时间超过4分钟,或者有2种以上先兆症状连续发生;(3)先兆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如果先兆症状超过1种,症状持续时间则相应增加;(4)头痛发生在先兆之后,间隔时间少于60分钟(头痛可以在先兆之前或与先兆症状同时发生)。
  c.至少具有下列各项中的一项。
  (参见无先兆偏头痛的e项)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视网膜型偏头痛
  儿童周期型综合征:可能是偏头痛预兆,或与偏头痛有关
  偏头痛并发症
  鉴别诊断
  主要和下列两种头痛鉴别:
  紧张性头痛
  发作性紧张性头痛:反复发作的头痛,一年内不超过180天,每次持续30分钟到7天。头痛性质为压迫感或紧箍感。轻或中度。位于两侧。不因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不伴恶心,但可有畏光和怕声(仅一项)。
  慢性紧张性头痛:头痛每日在15天以上并至少持续6个月。其它特点如上述。
  丛集性头痛
  曾用名:组织胺性头痛,睫状或偏头痛性神经痛。红斑性头痛。
  描述:发作位于一侧眶部、哐上部和/或颞部的严重疼痛,持续15~180分钟,发作次数为隔日一次或每日8次。可伴有一项或几项下述特征:结膜充血、流泪鼻充血、鼻溢,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睑水肿。连续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所谓丛集期),可间以数月至数年的缓解期,大约10%的患者有慢性症状。
头痛诊断的思维模式
  1、排除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变态反应、中毒等。
  2、排除五官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智齿冠周炎等。
  3、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颅内感染、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4、鉴别各种类型的头痛,主要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辅助检查:
  1、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ranscranialDoppler,TCD),在偏头痛发作期有颅内动脉扩张,血流速度变慢;缓解期正常。
  2、头颅CT和/或MRI,如无结构性异常,所见应正常。

偏头痛的治疗:
  分预防性治疗和急性期治疗。
  预防性治疗
  为了预防偏头痛发作,常用下述药物:
  1、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国内常用心得安(Propranolol),有效率约50%。有心动过缓、失眠、眩晕、支气管痉挛等副反应,哮喘病人禁用。也可用纳多洛尔(madolo)、噻吗洛尔(timolol)等药。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如阿替洛尔(atenolol)、倍他乐克(netoprolol)等效果更理想。
  2、拮抗剂:对偏头痛频繁发作而又有先兆者更适合,如尼莫地平(nimodipine)、氟桂利嗪(flunarizine)等。国内缺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报告,所以疗效和疗程不确定。
  3、苯噻啶(pizotilime):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也可能拮抗5-HT1受体,使脑血管收缩。疗效肯定,但服药后第1~2周内嗜睡明显,长期服药使体重增加,故病人不愿常服。
  4、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国外报道对预防偏头痛有效,但国内很少用于此。苯妥英钠的副反应有齿龈增生,白细胞增多、多毛、共济失调等;丙戊酸钠则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
  5、抗抑郁药: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苯乙肼(hpenelzine)、三环类的多虑平(doxepin)、阿米替林(amitriptiline)等,对发作频繁的偏头痛合并紧张性头痛者有效,但国内很少用抗抑郁药预防偏头痛发作。
  急性期治疗
  用于偏头痛发作时控制头痛。
  1、止痛药:如加合百服宁、去痛片、索米痛等,这类普通的止痛药对有些病人效果不错。
  2、镇静药:如苯二氮卓类可促使病人镇静、入睡,醒转后偏头痛已消失。
  3、麻醉品类:如度冷丁、强痛定、二氢埃托啡、可待因等,立刻止痛效果好,但久服易成瘾,所以一般不用。
  4、麦角类,国内最常用的药物是麦角胺咖啡因,在先兆期或头痛初发时服用可以控制剧痛发作。每片内含麦角胺1mg,咖啡因100mg。麦角衍化物为5-HT2受体拮抗剂和5-HT1,受体激动剂,也可和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所以是强力血管收缩剂。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周围血管收缩等,经常大量服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
  5、明格(imigran,sumatriptan):是90年代Glaxo药厂推出的产品,是5-HT1受体激动剂,可引起脑血管收缩。服药后偏头痛可在半小时内缓解。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等,可能与作用在5-HT2和5-HT3受体有关。价格昂贵,人民币190元/片,很难推广。

回答:2005-03-0523:47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偏头痛怎么办? 爱...”相似的文章

更多>>

偏头痛疾病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