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09:27:49 来源:www.ccn.com.cn
临床上把血浆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标准称为贫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量成年男性低于12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克/升,孕妇低于10克/升。按照贫血的病因,通常可将贫血分为以下几类.
这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类,主要由于体内缺乏造血原料引起。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这种贫血多数是由慢性失血引起,也可因为某些胃肠道疾病,使铁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或长期进食低铁饮食(如偏食)引起。其次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老年人由于胃酸缺乏可引起铁、铜、钴、叶酸、维生素B12及钙等造血必需的物质吸收不足而发生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某些较为严重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并发贫血。如脑膜炎、病毒性肝炎、各种化脓性疾病、慢性霉菌感染等。此类贫血原因较易查明,待感染彻底治愈后,贫血也随之治愈。
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并发出血和继发感染,使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还可抑制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缩短红细胞的寿命,最终导致或加重贫血。
某些药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有伯氨喹啉、氨基比林、磺胺类、甲基多巴、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保泰松、苯妥英钠、冬眠灵、奎宁等。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有氯霉素、合霉素、环磷酰胺、马利兰、磺胺类、氨甲喋呤、他巴唑、阿司匹林、氯喹、四环素等。
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多见。某些免疫性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引起贫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输血反应(溶血)等。另外,药物也可以引起免疫性贫血。
此种贫血在临床上也较常见,主要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常见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肿瘤、肾盂积水等。当这些疾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时可致贫血。
养内分泌性贫血
主要由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另外,垂体功能不足、粘液性水肿常引起轻度贫血,性腺功能不足(睾丸功能不全)可导致轻、中度贫血,须引起注意。
责任编辑:(王彦艳)顶一下(0)0%踩一下(0)0%------分隔线----------------------------上一篇:怎样做出优质豆浆下一篇: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