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脐膨出-巨舌-巨大躯体综合征

婴幼儿常见疾病 文集(21)

时间 : 2009-11-30 03:23:29 来源:www.chinaparent365.com

[摘要]

婴幼儿父母、准父母必读的专业育儿指导网站,设有怀孕指导、婴幼儿健康、安全、玩具、游戏、妈咪厨房、早期教育、早期阅读、育儿资源、单亲家庭、母婴用品点评等栏目,以及育儿博客、育儿图片、育儿工具大全、育儿专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可发病于胎儿和新生儿的早期。当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抗体。当此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循环时,可使其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症。这对孕妇无影响,但病儿可因严重贫血、心衰而死亡,或因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细胞引起核黄疸而死亡,即使幸存,其神经细胞和智力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等,都将受到影响。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和Rh型两大类,其他如MN系统也可引起本病,但极少见。ABO血型不合较多见,病情多较轻,易被忽视。Rh血型不合在我国少见,但病情严重,常致胎死宫内或引起新生儿核黄疸。

【应对措施】:

  (一)孕期处理

  1.综合疗法

  为提高胎儿抵抗力及胆红素代谢能力,于孕24周、30周、33周各进行10天综合治疗,方法如下:每日静注50%葡萄糖40mg加维生素C100mg;吸氧,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维生素E30mg,每日3次。必须时可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疗程。约产前2周,每日口服苯巴比妥10~30mg,每日2~3次,可增强胎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加强胆红素代谢,以减少核黄疸发生机会。

  2.中药

   茵陈蒿汤(茵陈9g、制大黄4.5g、黄芩9g、甘草6g)每日一剂煎服,至分娩。

  3.引产

  妊娠36周以后,遇下列情况可考虑引产:①抗体效价:Rh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32,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512;②有过死胎史,尤其因溶血病致死者;③胎动、胎心率有改变,提示继续妊娠对胎儿已不安全;④羊水呈深黄色或胆红素含量升高。

  (二)产时处理

  争取自然分娩,避免使用镇静、麻醉剂,以免增加胎婴儿窒息机会。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娩出后立即断脐,以减少进入儿体内的抗体,并留脐带约10cm长,以备注药或必要时换血用。胎儿出生后,立即从脐静脉注入25%葡萄糖10ml、维生素C100mg、尼可刹米125mg及/或氢化考的松25mg。另留胎盘侧脐血送检血型、胆红素、特殊抗体测定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有核红细胞检查等。

  (三)新生儿处理

  注意三个关键时间:

  1、初生1~2天,轻症者注意黄疸出现时间,加重速度和程度。若出生时贫血严重,脐血血红蛋白<12g%者,应考虑输血;

  2、2~7天,重点是针对并防止因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起的核黄疸,应严密监视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和速度,勿使超过发生核黄疸的临界浓度(18~20mg%);

  3、产后2个月内,注意红细胞再生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必要时输血。

  预防核黄疸有下列三种方法:

  ⑴药物加速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和排泄;

  ⑵光照疗法变更胆红素排泄途径;

  ⑶换血疗法机械性地去除胆红素;致敏红细胞和抗体。

  1.药物疗法

  ⑴激素、血浆、葡萄糖综合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活跃肝细胞的酶系统,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亦能抑制抗原机体反应,以减少溶血;白蛋白能与游离胆红素结合使之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可用强的松2.5mg,每日3次口服,或氢化考的松10~20mg静滴及25%白蛋白20ml或血浆25~30ml静滴等。

  ⑵苯巴比妥5mg/kg,每日3次口服,5-7天。

  ⑶中药三黄汤茵陈9g、制大黄1.5g、黄芩4.5g、黄柏4.5g、山栀3g、煎服,有解毒利胆作用。

  2.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水溶性产物双吡咯和胆绿素,从胆汁和尿中排出。光照波长以425~475mµ兰光为好。如没有兰光也可用日光灯管作白光照射,效果稍差。光照24小时血清胆红素未下降或反上升者,应考虑换血。

  3.换疗法

  对产前诊断明确,胎儿出生后症状、体征明显者,经治疗胆红素继续上升接近18mg%者,考虑换血。

【发生原因】:

  ABO血型系统中,孕妇多为O型,父亲及胎儿则为A、B或AB型。胎儿的A、B抗原即为致敏源。Rh血型中有6个抗原,分别为C、c、D、d、E、e,其中以D抗原性较强。致溶血率最高,故临床上以抗D血清来检验。当母亲或新生儿红细胞与已知的抗D血清发生凝集,即为Rh阳性,反之则为阴性。Rh阴性的孕妇,偶亦可被其他抗原致敏而产生抗体,如抗E抗C抗体等,从而发生母儿血型不合。

  胎儿红细胞正常不能通过胎盘,仅在妊娠或分娩胎盘有破损时,绒毛血管内胎儿红细胞才能进入母体,并根据进入的量、致敏次数,影响到抗体产生的多少及最后引起胎婴儿溶血的轻重等。

  血型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有IgG、IgM两种。IgG分子量小(7S-r球蛋白),为不完全抗体(胶体介质抗体或遮断性抗体),能通过胎盘;而IgM分子量大(19S-γ球蛋白),为完全抗体(盐水凝集抗体),不能通过胎盘。Rh、ABO血型抗体能通过胎盘起作用的是IgG。

  主要依靠实验室的特异性抗体检查。凡既往有流产、不明原因的死胎、输血史或有新生儿重症黄疸史者,均应除外母儿血型不合可能。

  孕妇产前应常规查血型,如为O型,而其夫为A、B、AB型者应作特异性抗体检查,阴性者提示已被致敏,Rh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32,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512者提示病情严重。

  有条件时可行羊水检查,利用分光光度计,作羊水胆红素吸光度分析,于450mµ处吸光度差(△OD450)>0.06为危险值;0.03~0.06警戒值;<0.03为安全值。孕36周以后,羊水胆红素含量0.03>0.06mg%为正常值;>0.2mg%提示胎儿有溶血损害。

【易发年龄】:

  新生儿期。

泌尿系统感染

2007-12-1415:15:36

泌尿系统感染

  儿童经常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特别是女孩。然而,刚出生的男婴较女婴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膀胱炎和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后应立即治疗,这点对防止肾脏结疤非常重要,肾脏结疤最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

  2岁以下的幼儿很可能会出现全身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烧、腹泻、呕吐、精神萎靡、易怒。

  年龄较大的儿童,症状通常比较明确,包括:排尿时会感到灼热感、排尿次数日渐频繁、背部下方或腹部疼痛、停止尿床后再度发生尿床、由于出血,尿液颜色可能是红色、粉红或暗色、发烧。

【应对措施】:

  如果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症状,父母应在24小时内带患儿去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收集患儿的尿液检品,或要求父母收集。一旦证实症状是因为感染所致,那么医生会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要在医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疗。医生也可能会检查患儿是否有肾脏结疤或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情况。有些患儿甚至得接受尿液回流的特殊检验。因为患有这几种病变的儿童经常会有复发现象,所以为了防范未然,患儿可能得连续服用抗生素数年,如果医生要父母收集患儿的尿液检品,那么他会给你一个消过毒的容器和一个粘性袋(婴儿用)。较大的儿童在清洁生殖器官之后,先排出少量的尿液后停止排尿,然后再将尿液直接排到消毒容器,以收集中段的尿液。当患儿发生感染时,应该让他饮用大量的水。摄取大量的液体可以稀释尿液,减轻排尿时的疼痛和不适,并且帮助排出细菌。

  泌尿系统感染经常会复发,而重复感染所致的肾脏结疤可能使患儿成年后发生高血压或肾衰竭,所以立即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将有利于避免感染对肾脏造成永久的伤害,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疤痕会日渐变小。一般尿液回流的情况通常会在9岁之前就自然痊愈。

【发生原因】:

  泌尿系统感染经常是由于直肠细菌侵入尿道所致。细菌有时会经血液播散到泌尿系统。因为女孩的尿道较短,所以她们比男孩子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另外,具有尿液回流症状的儿童特别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而因上次感染导致肾脏结疤的儿童,也较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1.喝大量的水把细菌冲离尿道。

  2.排尿后及排便后要擦拭时,应由阴道口擦至肛门,即由前往后擦拭,以避免细菌传播。

  3.应时常排尿,不可憋尿。

  4.平常可饮用新鲜草莓果汁,可使泌尿系统维持酸性,有利细菌生长与停留。

  5.良好的排便习惯。

  6.避免穿过紧的衣服或内裤。

【易发年龄】:

  0~2岁。

良性新生儿惊厥

2007-12-1415:14:00

良性新生儿惊厥

  本病也叫特发性新生儿惊厥,到目前为止病因不明,以出生后第5天左右反复阵挛或窒息发作最常见,频繁阵挛或呼吸暂停发作,发作期间脑电图有可变的尖波,EEG尖波和θ波交替。

【应对措施】:

  本病通常于24小时内自行缓解,最长不超过15天,以后不再反复发作,精神及神经发育不受影响,预后良好。

【发生原因】:

  目前病因不明。

  暂无预防的方法。

【易发年龄】:

  出生后第五天左右。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2007-12-1415:11:57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本病多在出生后2~3天起病,表现为惊厥、阵挛或窒息发作,最终成为强直性发作,每日可发作数十次,每次持续几秒至数十秒。发作时脑电图无特殊表现。一般可在2~4周内自行缓解,约有14%的患者可发展为癫痫。

【应对措施】: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类型很多,诊断时应注意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惊厥。本病在发作时可用抗癫痫药,但不主张长期使用。

  儿童良性癫痫及特发性全面性癫痫选用德巴金(丙戊酸钠),症状性全面性癫痫选用拉莫三秦,癫痫类型难以确定者选用妥泰。

【发生原因】:

  本病临床上很少见到,是一种外显率较高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家族中数代连续多人在新生儿期有惊厥发生,但随后的精神及神经发育无异常。

  暂无预防的方法。

【易发年龄】:

  新生儿期。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婴幼儿常见疾病 文...”相似的文章

更多>>

脐膨出-巨舌-巨大躯体综合征疾病

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 降低,血浆皮质醇 及甲状腺素(T4)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给患儿静脉滴注葡萄糖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应用胰高血糖素(glucagon)及D860试验均可引起胰岛素明显而持久的分泌,从而诱发低血糖发...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