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09:39:18 来源:journal.shouxi.net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作者:梁翠萍,胡利华作者单位: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澳洋医院神经内科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脑膜炎;球孢子菌
患者,男,33岁,建筑工人。因反复头痛1年,头晕、行走不稳5d于2008年8月1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原因出现头顶及前额部胀痛,反复发作,有时伴低热。5d前出现头晕、行走不稳。病后无咳嗽、咯血、胸痛、盗汗、消瘦。既往无结核病史及接触史,无养鸽史,无冶游史。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花生米至核桃大小,质韧、活动、无触痛,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志清,言语流利,蹒跚步态,步基宽大,眼球活动自如,可见向右的细碎水平眼震及垂直、旋转眼震,并足站立不稳,身体向后倾倒,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头颅、脊髓增强MRI示:左侧基底节软化灶,脑膜脊膜增厚强化。脑脊液示:微黄,压力220mmH2O,WBC250×106/L、多核大于单核,潘氏试验(+),蛋白质0.967g/L,糖0.95mmol/L,氯化物115mmol/L,抗酸染色(-),墨汁染色(-),PPD(+)。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传染病标志物未发现异常。胸部X线检查正常。拟诊:结核性脑膜炎。行抗结核治疗2周,病情无改善。即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上海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ICHC(免疫组织化学):调钙蛋白(CAM)5.2(-)、CK8(-)、KP1(+)、S100(-)、CD1a(-)、CD34(-)、PAS(+)、Ki67(+,生发中心60%、滤泡间8%)。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真菌感染(考虑为球孢子菌)。再次行脑脊液检查示:压力160mmH2O,常规、生化较前无明显变化,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抗球孢子菌IgG抗体(+)。诊断为球孢子菌脑膜炎,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病情逐渐减轻,于2008年9月11日带药出院。1个月后症状、体征消失,6个月后复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抗球孢子菌IgG抗体(-)。
讨论球孢子菌病是由粗球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通过吸入尘埃中粗球孢子的分生孢子而被感染。大约46%的粗球孢子菌感染者发病,40%患者有发热或流感样症状,往往能自行缓解。粗球孢子菌几乎可播散至任何组织器官,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及皮下组织、骨骼和脑膜[1]。中枢神经受累不足1%,球孢子菌脑膜炎极其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脑脊液改变类似其他真菌感染和结核性脑膜炎,真菌培养阳性、脑脊液中检出粗球孢子菌的球囊或通过免疫扩散法、EIA或补体结合实验检测到球孢子菌IgG抗体滴度增高是确诊本病的依据。由于脑脊液中真菌和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极低,脑脊液抗酸染色仅少数阳性,两者都可合并颅外病灶,尤其易合并肺部和淋巴结病灶,故两者的误诊率很高,而且脑脊液检查一般只查隐球菌,可长期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球孢子菌脑膜炎预后不良,并发症和病死率均很高,尤其免疫低下者通常需要终身治疗,免疫功能正常者也需要数日治疗,氟康唑在中枢神经中分布较好,可用于球孢子菌性脑膜炎治疗[2]。
总之,对于表现不典型的脑膜炎患者,试验性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反复行病原学和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当合并颅外病灶时如淋巴结、皮肤、骨骼等,尽早行淋巴结、皮肤活检及骨髓穿刺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参考文献】 1沈银忠,卢洪洲.新发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4346. 2JohnsonRH,EinsteinHE.Coccidioidalmeningitis[J].ClinInfectDis,2006,42(1):103107.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