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屈光不正

康之居――屈光不正与调节异常的检查诊断(1)

时间 : 2009-11-30 20:59:25 来源:www.stjszx.net

[摘要]

屈光不正与调节异常的检查诊断(1)

  从屈光学上讲,屈光不正是指眼球在调节静止状态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入眼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个焦点形成在视网膜前或视网膜后,有的根本不能形成焦点。因而将屈光不正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  屈光状态与调节是相互联系的。调节是指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屈光能力改变的现象。由远看近时调节增加,由近看远时调节放松。双眼调节屈光力增加的同时还会产生集合现象。当违背了调节的正常生理活动,两眼调节不一致或调节与集合不匹配时就会形成调节功能异常。调节功能异常不仅使患者产生视疲劳,而且会对屈光检查造成误差。  由于调节与人眼的屈光状态密不可分,所以调节功能的异常就会导致屈光状态的改变。与屈光有关的调节功能异常可分为调节痉挛、调节疲劳、调节滞后、双眼调节不等和调节功能不全。  屈光不正与调节异常是相互影响的。屈光不正是引起调节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相互调节异常也会导致屈光状态的变化不定,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形成屈光不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和不健康用眼,持续近距离阅读,使调节过度,晶状体和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形成调节经挛。使正视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仍保持正常的近视现象。经散瞳或雾视后,远、近视力均正常,这就是假性近视。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发展成真性近视。  2、屈光状态为远视,未矫正时,看远会自动产生调节,看近更要增加调节。所以远视眼易产生调节疲劳。  3、如果调节与集合不匹配也会产生调节疲劳。  4、对于屈光参差的患者,未矫正时,双眼的调节不一致,使双眼之间的调节产生矛盾,合像困难,同样会产生调节疲劳等调节异常症状。  5、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的可塑性不断下降,睫状肌的力量也同时减弱,使调节能力逐渐降低,调节功能不全,形成一种特殊的屈光不正--老视。在老视初期,由于调节功能不全,看近时易产生调节痉挛。  综上所述,屈光不正与调节异常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那么什么样的屈光不正会引起调节的异常呢?根据临床实践发现远视、近视、屈光参差、老视都会引起调节异常。  一、远视与调节异常  由于远视眼的前后径过短或屈光系统曲率下降,使其屈光力减弱,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视网膜上物像不清,发生反射性调节。为了使像清楚,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晶状体变凸。物体越近使用的调节越大。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双眼单视,两眼视轴注视同一物体时要使用辐辏力量。远视眼调节力大于辐辏力,二者关系不协调,如不验光矫正会产生调节异常。具体表现为调节疲劳。远视眼如果矫正不足,残余的远视眼屈光不正同样也会引起调节异常。  二、近视眼与调节异常  对于近视眼而言虽然不象远视眼易产生疲劳,但低度近视眼在看近时不用调节,为了保持双眼单视,双眼产生集合。此时辐辏力大于调节力。调节与集合的不平衡导致调节异常,易出现视疲劳症状。近视眼产生调节异常还有一个人为的技术因素就是矫正过度。过量的负镜度使近视眼人为地处于轻度远视状态,迫使其看远看近时都动用调节,使之处于调节异常状态。长此以往,会加深其原有的近视程度。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科学准确地进行诊断验光。  三、屈光参差与调节异常  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的屈光度不等。在正常情况下,双眼的调节作用是协调统一的,不可分离。大部分屈光参差患者,为了看清物体,双眼所动用的调节不同,甚至差别很大,有的造成交替视,有的出现弱视。这使得双眼成像难以融合产生立体视觉。双眼之间调节不一致,产生矛盾,合像困难,不配镜矫正就会形成调节异常。具体表现为调节疲劳、调节滞后、视疲劳等症状。  四、老视与调节异常  老视是一种特殊的屈光不正。由于年龄的增加,晶状体逐渐硬化而失去了固有的弹性,睫状肌的收缩力量也逐渐减弱。调节功能不全、调节滞后,导致在看近处细小目标时分辨不清,常会不由自主地将目标放远,看近阅读时不能持久,长期以往就会产生调节痉挛、调节疲劳等调节异常症状。 总之,屈光不正是引起调节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避免调节异常必须进行准确的验光,科学的矫正。   屈光不正和调节异常的检查诊断方法:  一、远视眼的检查诊断  (一)对于15岁以下的儿童远视眼验光,应用散瞳或采取雾视法将调节放松,避免过度调节产生验光误差。  1、散瞳。用0.5%的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散瞳。  2、检影。用检影镜观察视网膜影动,客观确定其屈光不正度。  3、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观雾视验光。  (1)测量瞳距。用瞳距仪测量双眼的远用瞳距。将数值放在综合眼光仪的检验头上。  (2)初步MPMVA。即最大正镜化的最佳矫正视力测定。单眼MPMVA的主要目的是用“雾视”方法控制患者的调节,准确验光。测试方法是:在检影结果的基础上将患者视力雾视到0.5-0.6。让患者注视5米处视力表,以0.25DS为一档减去雾视片。一般来讲,减去0.25DS增加一行多视力。如果视力不再有进展,说明已达到最佳视力,此时停止减雾视镜。  (3)初步双色实验。用双色实验法来结束初步MPMVA。在患者单眼前5米处打出“红绿视标”让其比较不同背景下哪一个视标更清楚。由于红视标像比绿视标像有更多的可能性落在视网膜后面,其诱发调节的可能性就比绿视标大。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节,让患者先看绿,后看红,再看绿。如果视标清晰度一致,则已完成MPMVA;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对于远视眼则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对于近视眼欠矫和过矫与远视眼正好相反)。  (4)用JCC确定散光轴位和力量(如果没有散光不做这一项检查)。  a)用JCC确定柱镜轴位。让患者看多点视标,将交叉柱镜的手轮调至与柱镜轴位一致。快速翻转JCC手柄,让患者判断哪一面清楚或两面是否一样清楚(或模糊)。根据“同号追同号”原则矫正柱镜轴位,初次调整轴位的级率为15度,以后以5度为一级直至翻转两面后患者感觉清晰度一样为止,轴位矫正结束。  b)用JCC确定柱镜力量。将JCC镜的主子午线转至与矫正柱镜轴位一致的位置。迅速翻转手柄,让患者比较两面是否一样清楚(或模糊)。如果清晰度一致,则说明柱镜力量矫正准确;如果当JCC上红点与负柱镜轴位平行时,患者感觉清楚,则以0.25DC为一档增加柱镜度;如果白点与柱镜轴一致时视标清晰,则在负柱镜上减去0.25DC,直到翻转两面后视标清晰度相同为止。  注意:在矫正柱镜度数时,一定要保持等效球镜接近初始时的球镜度数,这样才不会增加调节。所以当柱镜度改变(增或减)0.50D时,球镜度相应改变(减或增)0.25D。  (5)再次单眼MPMVA和红绿测试。操作步骤同初步测试。右眼完成验光后,遮盖右眼,左眼去遮盖。左眼的验光步骤同右眼。  (6)双眼平衡检查。双眼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双眼的视觉均衡进一步将调节反应降为零,取得准确的验光结果。双眼平衡检查对屈光参差患者尤为重要  a.双眼去遮盖,双眼同时雾视到0.5~0.6。  b.在患者的双眼前打出0.6一行视标。在其右眼前加3棱镜度BU,在左眼前加3棱镜度BD。此时患者看到的是上、下两行0.6视标。让患者比较两行视标哪一行更清楚。如果下一行清楚,在右眼前加+0.25D,直至双眼一样模糊为止。  c.双眼平衡的终点是双眼看视标具有同样的清晰度。到达该点后,将棱镜取消,进行双眼MPMVA,即双眼同时去雾视镜直至到达验光终点。其方法同单眼MPMVA。  注:在对儿童进行主观验光时,要消除其紧张害怕的情绪,取得他的积极配合。  4、记录初验结果,准备一天后复查。  5、复查。由于儿童远视极易动用调节,所以在检查之前根据其初验结果先进行雾视,一般雾视后视力不能低于1.0。让患者双眼前戴雾视片看远处15分钟。雾视后对其进行快速检影验光,用“六步法”将视力提高到初验时的最好视力一行。让患者试戴矫正镜10分钟。如果双眼不能平衡,测主视眼。让主视眼的视力稍好些。  6、根据试镜情况下处方。一般情况下,儿童远视给予全矫处方。如果远视有内斜,应过矫处方;如果远视外斜,应欠矫处方。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定期检查视力。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康之居――屈光不...”相似的文章

更多>>

屈光不正疾病

屈光检查 法包括主观检查法和客观检查法: 主观检查法:1.根据视力 检查初步分析判断屈光性质法,2.插片验光法,3.交叉柱镜及散光矫正器验光法,4.云雾法,5.散光表验光法 ,6.针孔片及裂隙片检查法,7.激光散斑图法...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