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

阿米巴痢疾|症状|治疗

时间 : 2009-11-30 05:25:06 来源:www.yongyao.net

[摘要]

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 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寄生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常称为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结肠炎。也可从肠道扩延至其他脏器或直接蔓延至邻近组织,尤其是肝脏,成为脓肿。

包囊被吞食后,包囊内的核分裂继续进行,在进入小肠下段,滋养体脱囊逸出,随粪便下降,寄生于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位的肠腔。以肠腔内细菌及浅表上皮细胞为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滋养体侵袭肠黏膜,造成溃疡,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时,酿成痢疾。一般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因素中,有三种致病因子已在分子水平广泛研究和阐明:①分子量为260×103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Gal/GalNAC)凝集素(由分子量为170×103和35×103的亚单位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介导吸附于宿主细胞(结肠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表面,吸附后还具有溶细胞作用;②阿米巴穿孔素(amoebaperforin)是滋养体胞质颗粒中的小分子蛋白家族,当滋养体与靶细胞接触时或侵入组织时就会注入穿孔素,造成宿主细胞形成离子通道的孔状破坏;③半胱氨酸蛋白酶是虫体最丰富的蛋白酶,其分子量为30×103,可使靶细胞溶解,并有降解补体C3为C3a,而阻止补体介导的抗炎反应。阿米巴滋养体不仅能吞食红细胞,并且有迅速触杀白细胞的能力,这种触杀力的强弱,可以作为判断虫株毒力的指标。宿主的健康状况及滋养体的毒力程度可能与造成病变有关,滋养体的毒力并非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动物传代而增强,也可在多次人工培养后而减弱。某些革兰阴性菌可以增强滋养体的毒力,如产气荚膜杆菌等可以明显增强实验动物感染率和病变程度。
阿米巴痢疾的病变部位多发生于盲肠或阑尾,也易累及升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偶及回肠下段。病变以局限性黏膜下小脓肿开始,其孤立散在分布。组织破坏逐步向纵深发展,自黏膜下层直至肌层,形成口小底大的典型烧瓶样溃疡。早期病变仅可见黏膜小溃疡,表面周围略上翻,但边缘不整齐,溃疡表面可见深黄色或灰黑色坏死组织,在其深部可找到滋养体。溃疡与溃疡之间的黏膜一般正常,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则无炎症反应。但由于黏膜下组织较为疏松,故滋养体可顺长轴向两侧扩展,使大量组织溶解而形成多窦道相通的蜂窝状区域。溃疡底部的血管有血栓形成,但有时病变可破坏小动脉酿成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出血。溃疡亦可穿破肌层直至肠壁,使后者变得极薄,肠内容可以渗漏至腹腔,或穿破肠壁,造成局限性腹腔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滋养体也可进入门静脉血流,在肝内形成脓肿,且可以栓子形式流入肺、脑、脾等组织与器官,形成脓肿。在慢性病变中,息肉样残片可伸向肠腔。溃疡愈合后仍可见到瘢痕痕迹。由于滋养体反复侵入黏膜,加以细菌继发感染,致使肠黏膜组织对阿米巴刺激的增生反应,伴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可出现大块状肉芽肿,成为阿米巴瘤(amoeboma),多见于盲肠、横结肠、肛门直肠交接处,质硬,难以与大肠癌相鉴别。病变在显微镜下所见,组织坏死伴少量的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由于滋养体可溶解中性粒细胞,一般中性粒细胞极少见,但有细菌继发感染时,仍可见到较多中性粒细胞。阿米巴滋养体满布于整个病损中,尤其多见于病损扩展的边缘,甚至在邻近的正常组织中也有存在。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阿米巴痢疾|症状|...”相似的文章

更多>>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疾病

1.病原检查: ⑴粪便检查: 1)生理盐水涂片 法:适用于急性痢疾患者的脓血便或阿米巴肠炎的稀便,主要检查活动的滋养体,但标本必须新鲜,送检越快越好,置4℃不宜超过4~5小时,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为酱红色粘...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