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伤寒

关于伤寒

时间 : 2009-11-30 16:06:35 来源:www.zhzyw.org

[摘要]

伤寒又名肠伤寒,是由伤寒杆曹侵袭引起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中医“湿温”范畴.

首页-->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伤寒副伤寒-->关于伤寒关于伤寒伤寒又名肠伤寒,是由伤寒杆曹侵袭引起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中医“湿温”范畴.

20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口服,疗程2~3周。

  (4)氨苄青霉素:成人每日3~4克,儿童每日100毫克/千克体重,分4次肌注成静滴.退热后改口服,全疗程2周以上.

  (5)氟哌酸,成人300―400毫克,儿童每日20~30毫克/千克体重,分3―4次口服,疗程3~4周耐氧霉索伤寒感染首选药.

  (6)羟氨苄青霉素:成人每日4克,分4次口服,疗程2―3周.

  (7)头孢苗索类:适用于老年及婴幼儿,高度耐药的重症伤寒,多脏器损害,及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例。

  2.对症治疗

  (1)高热者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必要时用1/3量阿司匹林,婴幼儿可用安乃近点鼻,腹泻可用铋剂收敛药。

  (2)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小剂量激素:强的松每日15~20毫克,分2~3次口服,或琥珀氢化可的松20~25毫克,加5%葡萄糖液300毫升缓慢静滴.疗程2~3周.

  (3)肠出血;①绝对卧床休息,禁食,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血便情况,②给予静脉输液,或输新鲜血,

  ③用药物止血:维生索K、安络血等,④对难以控制的肠出血者,可考虑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查出出血准确部位,滴入血管加压素,使局部止血.

  (4)便秘者;生理盐水低压灌肠,忌泻剂,

  (5)腹胀时: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并以肛管排气,忌用新斯的明类药物.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冶法

  (1)风尾草合剂:风尾草,鱼腥草各65克,绵茵陈13克,藿香梗13克,每日1剂,至体温正常后,剂量减半,再服1周.

  (2)二连汤:黄连13克,连翘16克,水煎,去滓分2次温服,每日1剂.

  (3)白花蛇舌草60克,水煎去滓温服.治疗伤寒邪犯气分,湿热并重,人体抗病能力低下者.

  (五)手术治疗

  (1)肠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2)肠穿孔;先禁食,肠胃减压,静脉补液,加强抗生素治疗,争取尽早手术治疗.

  (六)针刺穴位疗法

  伤寒病人腹胀可予针灸,体针取足三里、气海、关元.

  (七)饮食疗法

  (1)清营粥: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s克,银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将生地,竹叶卷心、银花、水牛角洗净,同入砂锅煎汤,取汁去渣,再入洗净的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2―3次,沮热服食.功能清营泄热,兼以透表.适用于营分热盛.症见身热,夜间尤甚,烦燥,咽干但不欲饮,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2)加味芦根粥:鲜芦根100~150克,薏苡仁30克,竹茹15~20克,生姜2片,粳米100克.取鲜芦根洗净后,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取汁去渣,人粳米、薏仁一并煮粥,粥将熟时加生姜2片,稍煮即成。每日2次,温热服.功效能清热化湿,主治湿温.症见发热口渴,脘痞膻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苔黄腻等.

  预防与护理

  (1)按传染病隔离、消毒、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和C。

  (2)卧床休息,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

  (3)定期复查血常规。细菌培养。

9731248:

伤寒副伤寒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918353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关于伤寒副伤寒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相关链接小檗如何防治伤寒、副伤寒?严防伤寒、副伤寒等传染病夏末秋初谨防感染伤寒与副伤寒病伤寒、副伤寒的预防副伤寒临床表现怎样自测“伤寒”或“副伤寒”病小儿伤寒会发热吗?副伤寒的预防副伤寒的临床表现精彩推荐
关键词: 关于伤寒 副伤寒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关于伤寒”相似的文章

更多>>

伤寒疾病

(一)常规检查 包括血象,尿和粪的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常减低,约(3~5)×10^9/L,分类计数见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核左移,淋巴,单核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如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超过2%或绝...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