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伤寒

写在《伤寒论著十人书》出版之后

时间 : 2009-11-30 11:30:31 来源:blog.gltcm.cn

[摘要]

古人有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纵观中医的上下数千年,可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言医之大道也。历代学者将此三书尊为中医学之经典,崇仲景谓.

古人有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纵观中医的上下数千年,可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言医之大道也。历代学者将此三书尊为中医学之经典,崇仲景谓医圣,恰当至极也。

《伤寒论》以条文形式著成,经过后世众多医家之手予以重新编次整理,其原貌已不得而知。但无可非议的是,仲景在其大论中,创六经辨证之法,撰用《黄帝内经》之理、《神农本草经》之药用,集中医理法方药之大成,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方药上有随证加减变化之异,兼详明煎服方法及治禁,实为方书之祖。

然凡言大道者均至简,后世多目其为精奥古籍,非读之数遍,不可谓学也;非“入骨三分”而铭刻于心,亦不可谓学也。故古今中外,伤寒注家层出不穷,代有煞费苦心、呕心沥血者,或引经疏注,或附意发挥,使对《伤寒论》一书的理解阐释各具匠心又众说纷纭,矛盾重重。

作为编辑,我们则一直对《伤寒论》怀着既崇敬又畏惧的心理,崇敬的是它的授人以渔,“法而世为天下则,方而世为万病祖”,每每迫不及待想给读者呈现最能还原仲景思想体悟的伤寒之书;畏惧的是伤寒注本数之可百、推之可千,各有所长,这又使得评判、甄选的过程相当困难且疑虑不断。

直到我们在出版《<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时读到了张大昌先生评介伤寒注家的文字:

“注解伤寒诸家,大约可分四派。宋代朱肱以经络讲,清代柯琴以部位讲,张志聪以运气讲,近世日人丹波氏以证候讲,实宗徐大椿之类方”……“张氏所论者,伤寒之理而论也;朱氏所言者,乃伤寒之事也;柯氏所记者,乃伤寒之体也;徐氏及丹波氏所论者,乃伤寒之用也。夫理以明事,事以显综,体以定局,用以施治,读《伤寒论》者通达此四者,庶乎登堂入室矣。”(张大昌《医哲心法・序》)

此言让我们有豁然开朗之快。所谓“振裘者必挈其领,振网者必提其纲,不知出此,而徒事区别,纵极清楚,亦何适于用哉!”于是我们想到,精选历代优秀伤寒注本,分清书的纲目,也就是领会书籍编排体例的实质,分门别类展现精研《伤寒论》的几大法则,既示人规矩,又予人方圆。这是我们想为读者呈现的一种系统阅读理解《伤寒论》的新思路,所以有了《伤寒论著十人书》的问世。

根据注家观点所导致的注本阐释角度的不同,我们将十人书分为重在研究《伤寒论》方药的运用法则和重在研究《伤寒论》六经实质的理论基础两大类。

根据《伤寒论》中各证候而侧重研究方药的运用法则则万变不离以下几个方面:

1.以方类证。代表作为柯琴《伤寒来苏集》,徐大椿《伤寒类方》。

2.以法类证。代表作为尤在径《伤寒贯珠集》。

3.按因类证。代表作为钱潢《伤寒溯源集》。

4按证类证。代表作为沈金鳌《伤寒论纲目》。

侧重从理论角度着手深入分析仲景的辨证思想则可宗以下三方面:

1、三阴三阳实质-气化派。代表作为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2、三阴三阳实质-经络派。代表作为朱肱《南阳活人书》

3、三阴三阳实质-三纲鼎立派。代表作为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以及以其为基础而作的喻昌《尚论》。

再加上以经注论、经论Y合,开创注解伤寒之先河,引百家争鸣之端始的注解《伤寒论》第一书――《注解伤寒论》。共计十部而成从书,名曰《伤寒论著十人书》。

常言“仲景诸方,实为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仲景药法,能令百病兼赅于六经,而不能逃之于外”。今《伤寒论著十人书》,要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学者,若力求按以上纲领划分历代各注家注本,则传承清晰,化繁为简,既可明先贤之见,又可提炼纳诸家之精华化为己有。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写在《伤寒论著十...”相似的文章

更多>>

伤寒疾病

(一)常规检查 包括血象,尿和粪的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常减低,约(3~5)×10^9/L,分类计数见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核左移,淋巴,单核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如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超过2%或绝...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