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06:09:18 来源:www.lncdc.com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四期:
初期病程第1周。起病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伴全身不适,全身乏力,咽痛与咳嗽等。食欲减退,体温逐渐上升,于5~7天内可达39~40℃。极期相当于病程2~3周,临床上呈典型的伤寒表现,高热、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肝脾肿大、皮疹等。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病人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开始好转,腹胀逐渐消失。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一个月左右恢复健康。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与伤寒相比一般潜伏期较短,体温上升较快,皮疹出现较早,由于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少见,所以病死率也较伤寒低。
伤寒和副伤寒的传染源都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通过污染水、食物或日常接触以及苍蝇和蟑螂传播。水源受污染是传播本病的主要途径。食物受污染亦可引起本病的流行
预防伤寒、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1、不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牡蛎、蛏子等海产品。
2、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4、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病人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
6、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两次,服用3―5天。
7、应急接种: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临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