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神经胶质瘤

我国科学家初步探明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

时间 : 2009-11-29 17:58:22 来源:news.qq.com

[摘要]

我国科学家初步探明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

  新华网上海4月13日电(记者仇逸、肖春飞)国际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日前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熊跃、管坤良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神经胶质瘤衍生的IDH1突变显性抑制酶催化活性,激活HIF1a”。这一成果初步探明了基因突变促进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分子机理,找到了遏制肿瘤生长的有效代谢物,为神经胶质瘤及其他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10年内融化,“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成都醉驾案疑犯被改判为无期
[孙伟铭父亲称判决不公拟上诉][更多]・新疆发布公告依法打击针刺犯罪活动
・加拿大部长称希望赖昌星能考虑自愿返华
・印媒再次宣称中国士兵"入侵印度领土"
・山西致277人死溃坝事故现场将建警示广场
・河南平顶山矿难已造成44人死35人失踪
・推广|注意!资金正在流向以下板块!
独家: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中国[日军国主义不会复活][中国民族自信心重建]・深度|“快女”粉丝江湖的“无间道”
・军事|汉和:中国攻美导弹已批量服役
・博客|“砖家”点评快女赌城结婚的明星
・互动|真实记录一个农民工的北漂生活
・推广|中信信用卡免费申请即获QQ会员

  《科学》为这一论文配发了评论文章,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成果对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的揭示具有开创性意义,阿尔法酮戊二酸(aKG)类似物能对包括神经胶质瘤在内的其他许多肿瘤的生长均有遏制作用,为临床肿瘤药物的开发找到了一条新路。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0%,具有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的“三高一低”特点。据统计,每10万人就有16人发病。由于神经胶质瘤呈侵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显分界,难以做到全部切除,多主张联合治疗,配以化疗和放疗延缓复发和延长生存期。现有的肿瘤药物和放疗多针对生长期细胞,对处于静止状态的神经胶质瘤癌细胞却无能为力。这就是侵润性极强的神经胶质瘤高复发、低治愈的原因所在,也成为了摆在细胞生物和神经外科专家们面前至今无法攻克的一大难题。

  在熊跃、管坤良、赵世民、雷群英等老师的指导下,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研究人员刻苦攻关发现:恶性胶质瘤中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会抑制细胞内IDH1的活力,导致细胞内aKG水平的明显下降,而aKG的下降则进一步导致脯氨酸羟基化酶(prolylhdroxylase)活力的降低。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系列的反应导致了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a)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激活了HIF信号通路,最终促进肿瘤生长。

  在初步揭示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后,科研团队并没有浅尝辄止。他们欣喜地发现,一种体内代谢物aKG类似物可以有效抑制HIF1a的增加,降解活性,继而阻止HIF信号通路的激活,仿佛给肿瘤细胞的增长来了一脚大力刹车。值得一提的是,这种aKG类似物是人体自身细胞内的代谢物加以改良获得,可能无毒副作用和排斥现象,又极易进入细胞,很快可以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治疗新药的开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此外,由于HIF1a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重要分子机理的发现也为攻克其他肿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aKG类似物对神经胶质瘤外的其他肿瘤同样有着有效的抑制和治疗作用。

  据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研究的主要力量是三年级以下的研究生;仅历时6个月就成功完成课题并获得《科学》的发表通知;《科学》杂志在短短1个月内快速完成对论文的一审和二审,更是特地选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第100届大会召开之前发表。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我国科学家初步探...”相似的文章

更多>>

神经胶质瘤疾病

1、脑脊液检查: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肿瘤如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 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瘤细胞,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时才做,如需与...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