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简介发布2008-06-3016:06:58来源: 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是泌尿外科较难处理的一类疾病,其发病原因很多,常见于脊髓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如:脊髓栓系,脊膜膨出,骶裂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神经系统手术后,也有少数病人病因不甚明了。无论原因为何,其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为支配膀胱的神经系统损伤,继发性的引起膀胱储尿、排尿功能障碍,可导致膀胱容量减低、储尿期压力上升、排尿困难
尿失禁、双
肾积水,严重者引起
肾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临床表现还包括: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如(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括约肌痉挛、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
大便失禁等。确诊多需要影像尿流动力学、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肾功能检查、脊髓核磁等全面了解下尿路功能及形态状况及脊髓状况。患者也可因存在排尿困难,便秘,尿失禁,大便失禁,
阳痿等现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参加社会生活,且该病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目前国内开展类似疾病治疗和研究的单位并不普及。
我院泌尿科在杨勇主任,武治津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对各种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诊疗和研究。力求在引流尿液、保证患者肾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避免上尿路损害、降低膀胱充盈压及控制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性检查首先明确神经源性膀胱类型,针对各种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其中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间歇自家清洁导尿、各种抗尿失禁手术、肉毒素注射治疗、肠道膀胱扩大加双侧输尿管再植,术后辅助自家导尿等。全程随访跟踪患者的制度和诊疗团队,以便及时发现经治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实时指导。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第一目标是通过增加膀胱储尿容量、降低储尿期压力以保护患者的肾功能;第二目标是通过倡导和指导患者自家导尿及适当的腹压排尿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排尿;最终使患者能终生安全而有尊严的回归社会。
门诊时间:
杨勇主任:周五上午
武治津主任: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张宁医生:周三下午
张鹏医生:周五下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