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食管失弛缓症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与治疗

时间 : 2009-11-29 00:52:17 来源:www.studa.net

[摘要]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与治疗,临床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5.1食管肿瘤癌性食管狭窄的X线征象为局部黏膜破坏和紊乱,狭窄处呈管状,管腔内边缘不整齐,上段的食管可呈中度扩张,组织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5.2反流性食管炎有食管炎管腔狭窄及食管裂孔疝的证据,LES压力降低,食管内pH值下降,各种检查有反流征象。

5.3其他继发贲门失弛缓症的疾病分为(1)一般的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如Allgrove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胃底折叠术后,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结节病、干燥综合征等。(2)伴有系统性运动异常的继发贲门失弛缓症的原发病。如Hirschsprung病相关的贲门失弛缓症、淀粉样病、Chagas病、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Fabry病、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神经纤维瘤病、副癌综合征、帕金森病。(3)引起假性贲门失弛缓症的疾病有食管癌、胃癌、淋巴血管瘤、淋巴瘤、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细胞癌等。

5.4食管神经官能症如癔球症大多为咽至食管部分有异物感,但无进食哽噎症状。

6.1一般治疗少食多餐,饮食细嚼,避免进食过快、过冷和刺激性食物。解除精神紧张,必要时给予心理治疗和镇静剂,可针刺内关、足三里,上腹部公孔等穴位。食管极度扩张者应每晚睡前行食管插管吸引。

6.2药物治疗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或抗胆碱能药物。能有效地降低LES压力并可暂时缓解吞咽困难,但不能改善食管蠕动。餐前15~45min舌下含服10~30mg硝苯地平或5~20mg硝酸异山梨酯,亦可在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或口服双环胺30mg可使痉挛解除。溴苯胺太林20~40mg静滴可使食物排空[2]。药物治疗适用于病程早期食管还未出现扩张者。

6.3介入治疗(1)肉毒毒素(Botox)注射治疗:食管镜下局部注射肉毒毒素,通过毒素阻断贲门括约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使肌肉松弛以缓解症状。此注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耐受性好、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接近气囊扩张术,但作用不持久、易复发,需重复注射,偶可引起胃食管反流、食管糜烂,严重的食管和食管周围炎。适用于老年患者并多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气囊扩张的患者、手术或多次气囊扩张疗效差者。(2)物理性扩张疗法:该方法操作安全简便,损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心肺功能严重受损和晚期妊娠均可适用。常用的有气囊、水囊和各种探条扩张。多数病人能通过此疗法缓解症状。如病情复发可反复多次扩张,但压力过大术后易发生穿孔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有时还会导致食管黏膜瘢痕化、纤维化。有研究此治疗方法对40多岁以上患者效果好而40岁以下者扩张反应差,多需重复扩张,而增加穿孔的危险,故建议手术治疗[3]。

6.4手术治疗早先Heller采用经腹或经胸大切口食管黏膜下肌层切开术,但术后恢复慢,创伤大,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近年Pellegrini经胸腔镜或腹胸镜下行贲门食管肌层切开术将食管下段及胃食管交界处环形肌切开,解除贲门周围的梗阻,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特点。手术治疗症状好转率约80%~86%[1],但可能发生食管黏膜破裂,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

6.5食管镜下置入舒缓型扩张器利用食管镜将小型扩张器置入食管-贲门处,缓慢扩张该处的环形肌,利用扩张器的弹性使括约肌持续扩张,解除括约肌的痉挛,达到松弛状态,使之恢复功能。优点在于避免外科手术、痛苦小、疗效快、无穿孔和食管反流病并发症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有效新方法。

1戴自英,陈灏珠.王中生.实用内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57-1559.

2梁扩寰.消化疾病治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9-41.

3谢鹏雁,帅晓玮.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治疗.中国医刊杂志,2003,10:15.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相似的文章

更多>>

食管失弛缓症疾病

1.X线检查 X线检查对失弛缓症的诊断十分重要,普通胸片及食管造影均有独特的表现。 (1)普通X线胸片 (2)食管造影 2.胃镜检查 3.食管测压检查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