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

食物不耐受临床实例

时间 : 2009-11-29 08:07:27 来源:www.qh.xinhuanet.com

[摘要]

国外部分水果导致的困扰苏珊,患头痛、鼻窦炎、耳部及咽喉疼痛等症状1年余。起先,使用了很多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物,但都没有改善。直到进行了食物不耐受检测,发现她对香蕉、菠萝、小扁豆、大豆、奶制品和酵母存在不耐受。自述以前每周吃三个左右的香蕉,并经常吃奶酪和大蒜面包。检测后,她将引起不耐受的食物都严格排除在了食谱之外。在刚进行饮食调整的前几周时,她并未感到明显的改善。但她没有灰心,坚持将饮食调整计划继续了下去。终于,她的症状开始出现改善,并逐渐好转起来。"这是我所做的最好的决定。在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之前,我用了很多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物都毫无效果。我不得不经常去医院复查。但是经过饮食调整,我的症状全解决了。"

偏头痛被赶跑了

从十年前开始,杰奎琳就被难以忍受且无法驱赶的偏头痛所困扰并一直持续到最近。期间,她咨询过多位医生,但都没能帮她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自从接受了食物不耐受检测,事情终于发生了转机。结果是:杰奎琳对白鱼、猕猴桃及其他一些食物存在不耐受。于是她开始进行饮食调整,最初的几天她感觉症状变得更加严重,但是医生说这是可能出现的过程,并鼓励她坚持下去。这样又过了两星期,她的健康状况出现了戏剧化的转变,偏头痛奇迹般消失了!"真是出乎意料!我就像完全换了一个人!"她兴奋地说到,"过去十年的经历就像一场恶梦,现在恶梦终于醒了。"

饮茶导致疲倦?

在发现茶叶竟然是引发增加疲劳的起因后,30岁的海伦彻底放弃了工作间歇的饮茶习惯。"我感觉疲劳已经有18个月了!而且经常感到胃痛,并会突然出现腹泻,有时还感到头痛和腿部疼痛。医生诊断我有慢性疲劳综合征。我感到极度疲劳,每次我醒来时想到的只是翻个身然后继续睡下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食物不耐受检测,从此命运之轮开始转向了正轨。检测结果是,她对奶、贝壳类、蛋清、小麦和茶叶存在不耐受!过去,她每天都要喝2~3杯茶。检测后她用黑咖啡代替了茶。过了2周,所有的症状喝所谓的慢性疲劳综合征都逐渐减轻了。她兴奋地说,"现在,我已经百分之百地恢复健康了!一点都看不出我曾经忍受了那么多的病痛折磨,我就像完全换了一个人!食物不耐受检测很值得一试,花多少钱都值得!"

国内部分

不耐受导致的消化道症状……

朱老太太,76岁,有50年结肠炎病史,自感轻度腹胀,腹痛,大便不成形,7~8次/日,于2003年12月进行14项食物不耐受检测,检测结果:大米喝西红柿轻度不耐受。因为不耐受食物数量少,但是腹泻症状明显,故医生建议其实行忌食方法,即忌食大米、西红柿及相关的食物。2天后,老人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腹痛腹胀减轻,腹泻变为3~4次/日。5天后到医院复查结肠炎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恢复正常的1次/日。

王先生,39岁,检测前后复发性口腔溃疡10余年,曾服用抗口腔溃疡药物及补充维生素,均无法根治。2003年再次发作多处溃疡影响进食,就诊时医生建议其做食物不耐受14项检测,结果发现存在对大米、花生、虾和大豆的轻度不耐受。于诊断当天开始实行忌食相关食物的计划。忌食期间未服用任何药物。1周后复诊病情明显好转,溃疡开始愈合,2周后基本痊愈。

不耐受导致的皮肤症状……

老赵,58岁,长期皮肤过敏,脸部、胸部疹团及头皮屑反复出现。曾考虑是否与食物、天气或环境等有关,但一直未找到明确诱因。经人介绍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牛奶强阳性,其他食物均阴性。"我为了保证钙的摄入,每天坚持早晚各喝1袋牛奶,怎么会想到喝牛奶补钙竟然补出了湿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开始忌食牛奶,起初没有在意,可是两周后过敏症状竟然缓解了,不知不觉中湿疹也痊愈了!

老李,50岁,双臀湿疹3年,频繁发作,病因不明。白天无法长久端坐,晚上睡觉无法仰卧,且影响睡眠质量,导致身体和精神都极度疲惫。各种检测包括过敏原IgE检查,均未发现明确诱因。尝试中西医疗法,均无法完全治愈。偶然接受了一位了解食物不耐受的医生建议,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进行了检测。结果牛奶轻度不耐受、猪肉重度不耐受。遂遵医嘱实施忌食方案,调整1周后开始好转,3周左右痊愈。复诊时神采奕奕地对医生讲述:"真没想到牛奶和猪肉会引起这样的毛病,现在治好了,身体比以前更有活力,心里真痛快!"小赵,15岁,患过敏性紫癜已经4年了,长期进行治疗但反复不愈,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也严重影响了学业的进展。曾有医生怀疑过食物过敏,但是进行了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和变应原皮试后均无明显阳性结果,无法确诊。于是只能另谋它法。2003年12月,转到另一家医院就诊时,医生根据情况建议她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显示:她对虾重度不耐受,小麦轻度不耐受。仔细回想,发现每次吃虾后确实症状明显加重。于当日开始进行虾和小麦的忌食计划,并辅助以前曾用过但无明显效果的药物治疗。2周后复诊,紫癜已明显消退并且再无新发。几个月后痊愈,健康良好,恢复正常学业。

不耐受导致的呼吸道症状……

龙老先生,76岁,离休在家,生活无忧。15年来苦于支气管哮喘和皮肤湿疹的频繁发作,屡治无效,导致睡眠休息不足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2003年12月再次就诊时,医生建议其尝试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发现,老人对玉米、蛋(蛋黄和蛋白)、西红柿、虾、蟹和鳕鱼均有轻度不耐受。虽然食物种类稍多,但鉴于老人症状明显,医生建议对所有查出不耐受的食物都先实行忌食方案,当日开始执行。为观察效果,如无必要不使用药物。1周后,老人前去复诊,支气管哮喘症状明显减轻,全身皮疹也逐渐消退。坚持数月后,皮疹未再复发,哮喘控制在较平稳水平,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不耐受导致的其他症状……

赵大夫,48岁,接触食物不耐受较早的医生之一。主诉:每日下午无明显诱因感头晕、疲劳,高血压病史。检查:血压90/160mmHg(自述平时监测均在此值上下),体重93Kg,身高171cm。对食物不耐受理论颇感兴趣,尝试进行检测,结果牛奶和小麦为重度不耐受。遂严格忌食牛奶、奶制品和含小麦的面食。饮食调整1周后,自我感觉头晕和疲劳均有好转,坚持到3周左右,头晕、疲劳已完全消失,血压亦稳定在70~80/110~120mmHg,体重减轻4Kg。

不耐受对儿童的影响

牛牛,6月龄,持续了两个月的腹泻使父母心急如焚,各种方法都无法止泻。医生推荐检测食物不耐受,结果发现牛奶重度不耐受,医生建议不喂牛奶,同时以母乳喂养并适当添加辅食以确保营养的摄入。牛牛的父母当天就不再给牛牛喂食牛奶,第二天,牛牛的腹泻就奇迹般地消失了。此后都未再复发。

佳佳,6岁,慢性咳嗽病史五年,几乎任何原因都可以引起她的剧烈咳嗽。家人带着她做了很多检查,也检测了过敏原,但结果都是阴性。直到05年由电视中知道了食物不耐受检测,家人看到了一丝希望。检测发现佳佳对鸡蛋重度不耐受,牛奶中度不耐受。于是按照医生嘱咐,停食鸡蛋和牛奶。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奇迹发生了,佳佳的咳嗽开始逐渐减少,发作间歇延长,咳嗽的剧烈程度也慢慢减轻。终于有一天佳佳一整天都没有再咳嗽,而且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了下去。这下喜坏了佳佳的爷爷,他刻意到为孙女检查的医院,感谢为孙女诊治的医生:"真没想到鸡蛋、牛奶还会让人生病,如果早几年查就好了,可以少受多少罪呀!"小英,7月龄,近1个月来整天哭闹,不好好吃东西。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肠痉挛并开了解痉药。服药后,小英的病情有了一些好转,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等到药全部吃完了,小英还是没有停止哭闹。偶然的情况下,妈妈听说了食物不耐受项目,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带小英做了检查。结果发现小英对牛奶重度不耐受,对大米中度不耐受,虾轻度不耐受。医生嘱咐让小英忌食牛奶和大米,虾轮替食用。令妈妈不解的是,小英并未吃虾,检测结果为何是阳性?医生解释说,如果母亲吃虾体内产生抗体,有可能会随母乳一起进入孩子体内。小英的妈妈想起自己平时最爱吃虾,而小英此时并未完全断母乳。为保证饮食控制有效,妈妈自己停止了吃虾,不再给小英喂牛奶和大米粥,改喂其他辅食补充营养。果然,不到一周,小英的肠痉挛彻底好了,晚上也不再哭闹了。

如何找出不耐受的食物?

食物不耐受患者可同时对3种或更多的食物产生不耐受现象,其症状一般在进食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长期食用也可引起慢性症状。有些症状如果留心观察能够发现与食物的联系,但是还有一些慢性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因此,食物不耐受的自我诊断比较困难(Self-diagnosisDifficult),需要进行专业的检测。

食物不耐受常见检测项目目前常见的14项检测包括:牛肉(Beef)、鸡肉(Chicken)、鳕鱼(codfish)、玉米(Corn)、螃蟹(Crab)、鸡蛋(Egg)、蘑菇(Mushroom)、牛奶(Milk)、猪肉(Pork)、大米(Rice)、虾(Shrimp)、大豆(Soybean)、西红柿(Tomato)和小麦(Wheat)。另外,还有90项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供选择,包括蔬菜、肉类、酵母、水果等。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食物不耐受临床实...”相似的文章

更多>>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疾病

1.抽血做食物耐受性检测 。 2.过敏源检测。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