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胎盘早剥

重度胎盘早剥20例的护理(2)

时间 : 2009-11-29 20:43:01 来源:www.bylw8.com

[摘要]

3.2 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防止严重后果 胎盘早剥并发症多,发展迅速,只有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才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各类严重并发症。及早诊断的关键是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

  
3.2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防止严重后果胎盘早剥并发症多,发展迅速,只有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才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各类严重并发症。及早诊断的关键是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典型的胎盘早剥表现为阴道出血或持续性腹痛,腹部呈板样硬,血性羊水,诊断并无困难。但对起病初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的病例,常常误诊为先兆早产或先兆临产。因此,要提高对不典型症状的认识,出现下列情况必须高度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1)对难以解释的间歇性腰痛、背痛、子宫局部轻微压痛,子宫张力高排除因羊水过多和宫缩引起,特别是对于妊娠期高血压、IUGR、糖尿病、胎膜早破等妊娠合并症患者;(2)无明显原因的胎心改变、产程中宫缩过强、过频、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等[6];(3)有外伤或腹部撞击史;(4)B超显示胎盘有液性暗区,即使阴性者也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本组20例胎盘早剥患者有5例早期无典型症状和体征,因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未发生严重后果。
3.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的重要性重度胎盘早剥起病急、进展快,可出现DIC、子宫胎盘卒中、产后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直接危及母婴生命的并发症。胎盘早剥发生时,剥离处的坏死胎盘绒毛和子宫蜕膜组织释放出大量的凝血活酶,进入母体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因此,须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注射部位有无出血点或青紫色瘀斑,动态观察阴道流血或腹部切口渗血的性状及量。动态监测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功能的变化。若胎盘剥离面积>1/3,剥离部位近中央,临床表现腹痛、腹部压痛、子宫张力大等症状、体征明显,此时宫腔内胎盘面出血量多,即使很短的时间也可发生严重子宫卒中。子宫卒中后由于血液渗入肌纤维中,影响子宫收缩,子宫卒中越严重子宫收缩越差,产后出血量越多。如经各种止血、促宫缩处理无效,最终导致子宫切除[7]。重度胎盘早剥导致肾功能衰竭并不少见,关键是怎么早发现。在不用利尿剂的情况下,仔细监测尿的生成速度能反映肾脏灌注是否充足并进而反映其他重要器官的灌注情况,因为肾血流量对血容量的变化特别敏感。如有潜在的严重出血,应立即插导尿管并保留以测尿量[8]。
胎盘早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关系到母儿预后。首先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积极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不典型病例,要注意识别早期征象,动态观察,反复检查,结合B超和实验室检查,早诊断,早处理,以降低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121.
2童亚非,金美珍.胎盘早剥及其并发症诊治的分析.中国临床医学,2002,12(9):718.
3陈玲.胎盘早剥4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7(6):2759.
4刘碧云,殷秀珠,孙园.胎盘早剥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现代护理,2005,11(17):1427.
5杨建恩.子宫胎盘卒中11例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7(13):2496.
6戴泽君.胎盘早剥并发子宫卒中的防治探讨.中国综合临床,2005,12(21):1136.
7贾军恒.胎盘早剥相关因素与结局.中国妇幼保健,2006,2(21):188.
8虞蔚.胎盘早剥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7):297.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共2页:上一页12顶一下(0)0%踩一下(0)0%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重度胎盘早剥20例...”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胎盘早剥疾病

腹部查体 轻型:子宫软,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限性压痛(胎盘早剥部),其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胎位,胎心音 清楚,但如出血量较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短时间内结束分娩,产后检查 胎盘,可见胎盘面上有凝血块及压...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