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03:22:07 来源:yixue.china-b.com
概述头癣(tinea capitis)是指皮肤癣菌感染毛发和头皮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根据致病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
头癣(tineacapitis)是指皮肤癣菌感染毛发和头皮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根据致病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本病在我国流行较广,主要是在农村和边远山区。建国后,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防治工作,使本病在许多省市已趋于消灭或得到控制,目前发病已明显减少。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致病菌在我国,三种头癣的主要致病菌如下:
1、黄癣:主要由许兰毛癣菌(trichophytonschoen1einii,又称黄癣菌)引起。
2、白癣:主要由小孢子菌(microsporum)引起,常见的是犬小孢子菌(m.canis)、石膏样小孢子菌(m.gypseum)、还有近年来已较少见的铁锈色小孢子菌(m.ferrug-ineum)。国外以奥杜盎小孢子菌(m.audouinii)较多。
3、黑点癣:主要由堇色毛癣菌(t.violaceum)和断发毛癣菌(t.tonsurans)引起。
二、传播方式头癣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癣的猫、狗等家畜而传染,如白癣即可由动物传染给人。通过不洁的理发器具也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之一。此外,互戴帽子、共用枕巾及梳子等亦可引起相互传染。
一、黄癣(tineafavosa)
主要见于儿童,成人和青少年也可发生。初起时为红色斑点,头皮发炎潮红,并有薄片状鳞屑,此后,形成以毛发为中心的碟形黄痂,称黄癣痂。痂的基底紧粘在毛囊口周围,中间有毛发贯穿。剥去痂皮,其下为红色稍凹陷的糜烂面。黄癣痂逐渐扩大融合,形成大片污秽色痂皮,常伴鼠臭味。患区病发色暗无光泽,但少折断。病久者,毛囊萎缩,毛发脱落,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头皮中央可残留散在正常毛发,头皮四周发际区通常不累及。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伴轻度痒感。有继发感染时可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仅表现为脂溢性皮炎而无典型黄癣痂,容易误诊。黄癣菌也偶可侵犯头皮外的平滑皮肤和甲板。
二、白癣(microsporosiscapitis)
本病多侵犯儿童,尤以学龄前儿童较多。头部皮损早期呈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尔后在附近可出现一至数片较小的相同损害。脱屑斑一般无炎性反应,但亲动物性菌种常引起明显的炎性反应,甚至变为脓癣。患区头发一般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白色菌鞘,这是因为真菌孢子寄生于发外形成。断发极易拔除。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白癣到青春期后由于头发皮脂分泌增多,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抑制了致病真菌,亦可不医自愈,愈后不留瘢痕。
三、黑点癣(trichophytosiscapitis,blackdot)
比前两种少见,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头皮损害类似白癣,但损害小而数目多,常伴不同程度炎症反应。由于毛根内充满成串孢子,病发往往露出头皮即行折断,其残留端留在毛囊口,呈黑点状,或留有1~2mm长断发。本病至青春期有的可以不治自愈。病久者经治愈后常留有瘢痕,引起局灶性脱发。
四、脓癣(kerion)
很少见。多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亲动物真菌引起。人类对这类真菌感染常有强烈反应。初起常为一群集性毛囊小脓孢,继而损害隆起,变成一圆形暗红色脓疱,边界清楚,质地柔软,表面的毛囊孔呈蜂窝状,挤压可排出少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