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493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12
胰腺实质发炎时,胰岛细胞也遭损害,影响糖代谢,故可并发糖尿病。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呈持续性,并常伴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与胃、十二指肠分泌液。严重病例除急性重病容外,可有脱水及早期出现休克症状,并因肠麻痹而致腹胀。由于胰腺头部
水肿压迫胆总管末端可出现
黄疸,但在小儿则罕见。
轻度水肿型病例有上腹压疼(心窝部或略偏左侧),可能为腹部唯一体征。严重病例除腹胀外,腹部有压痛及肌紧张而以心窝部为最明显。个别病儿的脐部或腰部皮肤呈青紫色,系皮下脂肪被外溢胰液分解,毛细血管出血所致。
【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包括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钙血症和手足搐搦。后期可并发症腺脓肿,假性囊肿形成,亦可遗留慢性胰腺炎。
【辅助检查】
1.淀粉测定为主要诊断依据,用苏氏比色法(Somogyi)测定,正常儿均在64U以下,而急性胰腺炎则高达500U以上。血清淀粉值在发病3h后即可增高,并逐渐上升,24~48h达高峰以后又渐下降。尿淀粉也有同样变化。正常小于64U,但病后升高较慢,缓慢后下降的时间比血清淀粉迟缓,且受肾功能及尿浓度的影响,故不如血清淀准确。其它有关急腹症如肠穿孔、
肠梗阻、肠坏死时,淀粉也可升高,很少超过300~500U。
2.血清脂肪测定于发病24h后始升高,持续高值时较长,可为晚期病人的诊断方法。正常值为0.5~1U(Comfort)。
3.腹腔穿刺严重病例有腹膜炎者,难与其它原因所致腹膜炎相鉴别时,如胰腺遭到严重破坏、血清淀粉反而不增高,此时腹腔液多可行腹腔空刺,根据腹腔渗液的性质(血性、混有脂肪坏死)及淀粉增高,有助于诊断。
4.B超检查对水肿型胰腺炎及后期并发
胰腺囊肿者确诊有价值,前者显示胰腺明显增大,后者显示囊性肿物与胰腺相连。
急性胰腺性一般经过非手X疗法约3~7d后,症状消失,逐渐痊愈。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病情重、病程长、可因并发休克而死亡,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并可后遗假性胰腺囊肿。
【预后】
急性胰腺炎五般经过非手X疗效约3~7天后,症状消失,逐渐痊愈。出敌国、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可因休克死亡,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并可后遗假性胰腺囊肿。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