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08:42:46 来源:www.2137c.com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致伤因素与急性者并无特殊之处,都多因头部遭受外力直接打击,产生着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至;其不同者乃是病人伤后能较长时间地耐受血肿,且临床症状表现十分迟缓。这可能与血肿的大小、形成速度、所在部位和病人颅腔容积的代偿能力有关。故有出血源于静脉的说法,虽然静脉压力较低不易剥离硬脑膜,但若受伤的瞬间硬膜与颅骨已被分离;或因伴发脑脊液漏致使颅压偏低时,均有造成慢性血肿的机理。此外,亦有人认为是因外伤后引起的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所致(Mercado1978)。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病人受伤后的意识改变有以下五种类型。①伤后一直清醒;②伤后一直昏迷;③伤后清醒随即昏迷;④伤后昏迷随即清醒;⑤伤后清醒后,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
2.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征,仅在血肿压迫脑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但如持续增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象。
3.颅内压增高: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出现柯兴反应。如血压增高、脉搏减弱,宏大有力、呼吸变慢等。
诊断鉴别病人可以较长时间处于慢性颅内高压状态,如果不认真检查,往往误诊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直到因颅内高压引起神经系统性体征,如意识障碍、偏瘫、瞳孔异常或眼部体征时,始引起重视。故早期需与脑外伤后综合征相鉴别,通过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检查化验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CT扫描时,血肿表现为高密度、双凸面状的、存在于颅骨和硬膜之间。
并发症本病如血肿持续增大,可引起脑疝等。
预防保健1.对头部受伤的病人要提高警惕,不管伤重伤轻,都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一般作X线头部摄片、CT检查就可明确诊断。急性病情者应及时手术,清除血肿。
2.本病病人如果处理得当,不伴发严重并发症,预后均较好。
治疗用药对已有明显病情恶化的病人,应及时施行手术治疗。除少数血肿发生液化,而包膜尚未钙化者,可行钻孔冲洗引流之外,其余大多数病人都须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一则暴露充分,二则不残留颅骨缺损。同时对术中查寻出血点和施行止血操作均较方便。对个别神志清楚、症状轻微、没有明显脑功能损害的病人,亦有人采用非手术治疗,在CT监护下任其自行吸收或机化。
关键字:外科骨科先天性仰趾外翻足上一篇文章: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下一篇文章:先天性肘关节融合相关文章脂肪瘤粘连性肠梗阻游走脾硬纤维瘤婴儿脐疝胰腺损伤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热点文章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