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09:36:51 来源:news.xinhuanet.com
腮腺区肿大部位:头部。
腮腺区肿大科室:内分泌科,中医科,内科,肿瘤科,五官科,中西医结合科。腮腺区肿大相关疾病: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涎瘘,涎腺病毒病,涎腺结核,基底细胞腺瘤,腺淋巴瘤,流行性腮腺炎。腮腺区肿大概述:
腮腺区前界为下颌支前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上部后突及外耳道,上界为颧弓下缘,下界平下颌角或低于下颌角l-2cm。引起腮腺区肿大的原因很多,可以是腮腺本身的疾病,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体征,还可以是非腮腺的组织如嚼肌的疾病。
腮腺区肿大病因:腮腺起源于靠近上、相当于以后腮腺导管开口处的颊部,上皮向外生长,再转向背侧,到达下颌支和嚼肌的表面,再向内进人颌后窝。在发育过程中,腮腺和淋巴组织有密切关系。在腮腺发育的同时,颈部和腮腺中的淋巴结也发生。原始腮腺组织周围就有淋巴浸润。此腮腺组织内可有淋巴结,亦可见腮腺组织伸入淋巴结内。同时,有涎腺组织。故在腮腺内可见到淋巴组织病变,如腺淋巴瘤等。合格伦综合征时,颈部淋巴结也可肿大。腮腺通过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冠相对的颊激膜,与口腔相通。在高热、进食困难等致脱水可以导致唾液分泌减少,缺乏机械冲洗,抗菌能力降低,在患者全身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细菌经腮腺导管上行,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年轻患者智齿萌出时,有导管口激膜咬伤,原痕愈合后,引起导管狭窄。年老患者由于不良义齿也可致导管口处颊猪膜损伤形成瘢痕而狭窄。另外,外伤、异物、结石及导管弥漫性炎症致涎液流出不畅,逆行性感染而导致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1、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
(1)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及肌上皮瘤等;
(2)恶性肿瘤。原发性恶性肿瘤如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状上皮癌、腺泡细胞癌及恶性多形性腺瘤,还有腮腺转移癌;(3)瘤样病变。包括第一鳃裂囊肿,腮腺囊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及腮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2、炎症性腮腺肿大(1)急性炎症如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区淋巴结炎等;
(2)慢性炎症慢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结核、腮腺区放线菌病等。3、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如腮腺良性肥大、药物反应性肿大,还有一些综合征的表现如舍格伦综合征、葡萄膜腮腺热等引起的腮腺肿大。
4、非腮腺疾病如嚼肌良性肿大、嚼肌下间隙感染等。
腮腺区肿大鉴别诊断:1、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1)腮腺良性肿瘤。以腮腺混合瘤最常见。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质中等硬、活动。造影表现为导管被推移位。腺淋巴瘤多数位于腮腺后下极。肿瘤表面区光滑、质地较软。99m锡核素显像表现为“热结节。
(2)腮腺恶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包括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及乳头状囊性癌,临床表现为肿瘤生长较快,肿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质地硬。高度恶性肿瘤多见腺癌,腺样囊性癌,低分化剽液表皮样癌,鳞状上皮癌。未分顺等,除了低度恶性肿瘤表现外,还伴有胀痛,触痛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面瘫,表面皮肤破溃,并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甚至经血行全身远处转移。
(3)腮腺区瘤样病变多见腮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2、腮腺炎性肿大
(2)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长期禁食上床、体质衰弱的中老年患者。一般为单侧腮腺受累。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具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表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腮腺导管开口显著红肿,压迫腮腺有脓液流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3)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根据临床特点不同分为二类
b、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多发生于中年,单侧多见。肿胀多与进食有关,短时间达高峰,一般持续时间短约2d左右。挤压腮腺可见导管口流出混浊样就液。病史长者可在颊效膜下们及粗硬、条索状腮腺导管。腮腺造影示主导管及叶间导管部分扩张、部分狭窄、呈腊肠样改变。
3、非炎性腮腺肿大
(1)腮腺良性肥大多见于中老年,多为双侧肿大。腮腺逐渐肿大,可反复发作但无痛。腺体呈弥漫性肿大,柔软,无压痛,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腮腺有清亮液体流出。有相伴的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营养不良等及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史。腮腺造影显示外形正常,但体积增大。排空功能稍迟缓,超声示腺体弥漫性肿大,回声增强,但无局限性回声异常。
(2)舍格伦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发病缓慢。有口干、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及结缔组织病3种症状中的2种存在,即可诊断该病。腮腺肿大多为双侧,可反复发作。呈弥漫性,无压痛,挤压腮腺导管口唾液无分泌或分泌很少。继发感染时,有压痛,可流出混浊的雪花样唾液。少数患者可触及结节状肿块,易误诊为肿瘤。腔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不能进干食,口腔发我,味觉异常。唇舌薄膜发红,舌裂纹,舌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眼部症状为眼干、痒、疼痛及异物感。泪腺肿大可致睁眼困难,睑裂变小。结缔组织病多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发生全身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和结节性动脉炎等。腮腺造影示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也可表现为仅主导管及叶间导管显影,末梢腺体组织不显影,所谓向心性萎缩,此为晚期病变。排空功能明显迟缓。小涎腺活体组织学检查显示淋巴、浆细胞浸润,腺实质萎缩。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加快,疫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SS-A、SS-B等可能阳性。
4、腮腺疾病
(1)嚼肌良检肥大。患者颜面不对称,无明显症状。一般有偏侧咀嚼史。检查见整个嚼肌己患者咬紧牙齿时,嚼肌明显可见。腮腺导于口正常,挤压腮腺有清亮液体流出。
(2)嚼肌间隙感染。患者多有下颌智齿冠周炎或下颌磨牙感染疼痛病史。嚼肌区明显红肿热痛,压痛明显,伴有张口受限。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腮腺导管开口未见异常。唾液分泌良好。腮腺区肿大预防: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家长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知识。特别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开展工作。同时,作为基层网络的村级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高度警惕,提高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及时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力争将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计划地安排腮腺炎疫苗或麻风腮疫苗的接种(包括成人),尤其对幼儿园新入园的儿童,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
>>>>>>>>>>更多针对小儿腮腺肿大信息请参考以下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小儿腮腺肿大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