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心包积液

医学论文,经皮置管对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和治疗(附34例报告)

时间 : 2009-11-27 14:32:47 来源:www.fx120.net

[摘要]

经皮置管对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和治疗(附34例报告) 中华肿瘤杂志 2000年第1期第22卷 临床应用 作者:李月川 周静敏 张金铭 林燕萍 李建 林红英 单位:李月川(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51);

经皮置管对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和治疗(附34例报告)

中华肿瘤杂志2000年第1期第22卷临床应用

作者:李月川 周静敏 张金铭 林燕萍 李建 林红英

单位:李月川(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51);周静敏(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51);张金铭(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51);林燕萍(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51);李建(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51);林红英(天津市胸科医院,300051)

  关键词:心包积液/诊断;心包积液/治疗;引流

  【摘要】 目的 对于恶性心包积液者,经皮一次心包穿刺置管达到急救、诊断和对因治疗。方法 34例拟诊为恶性心包积液者,穿刺心包成功后,经针尾部置入外径1.8mm引流管,以医用三通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通。收集引流袋内积液中类似组织状的凝集块,按组织活检标本处理后光镜检查;同时送检积液细胞学。病因明确者,心包内注入抗癌药4h后再开放引流,引流量连续2天≤30ml/24h时拔管。结果 34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心包填塞症状于15~60min解除。凝集块阳性率91.2%,细胞病理分型确定率100%;细胞学阳性率61.8%,细胞病理分型确定率81.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P<0.025)。凝集块和细胞学两种方法相加阳性率94.1%。29例心包内注入抗癌药行局部化疗。33例置管引流时间平均6d。结论 此法是一种集急救、诊断、对因治疗为一体的心包置管引流方法;以积液凝集块细胞病理学作为病因诊断的手段,是一种无创、阳性检出率高的病理标本获取和检查方法。

Percutaneoustubinganddrainage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malignantpericardialeffusion

LIYuechuan,ZHOUJingmin,ZhANGjinming,etal.

  (TianjinChestHospital,Tianjin30005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insertatubeintopericardialcavityasanemergentmeasureofdiagnosisandtreatmentinpatientswithmalignantpericardialeffusion.Methods Pericardialpuncturewasfollowedbyinsertionofdrainagetube(diameter=1.8mm)throughthepunctureneedle.Theeffusioncollectedwasexaminedforcancercells.Afterdrainage,chemotherapeuticagentswereadministered.Fourhourslater,drainagewascontinuedfor2days(≤30mlpericardialfluiddrainedin24hr)andthetubewasremoved.Results In34caseswithmalignantpericardialeffusion,tubedrainingwassuccessfultorelievecardiactemponadewithin15~60minutes.Clotswerepresentin91.2%ofthecasesandcancerdiagnosiswasconfirmedinallofthem.Thecytologicdiagnosisofeffusionwaspositivein61.8%,andthecyto-pathologictypingofclotswas81.0%.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Whentheresultsofthe2examinationswereputtogether,thepositiverateincreasedto94.1%.Conclusion Tubedrainageofmalignantpericardialeffusionisusefulindiagnosisandemergencytreatment.

  【Subjectwords】 Pericardialeffusion/diagnosis;Pericardialeffusion/therapy;Drainage

  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所致,易造成急、慢性心包填塞[1,2]。我们采用经皮肤置入细导管引流,解除积液对心脏的压迫;收集引流液中块状凝集物(凝集块)行病理切片检查,同时行积液脱落细胞学(细胞学)检查;确诊后,心包注入抗癌药行局部化疗,对34例恶性肿瘤合并心包积液者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

  1997年9月~1999年5月我院(29例)和外院(5例)拟诊为“恶性心包积液”的住院患者共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19~83岁,平均56岁。大量积液30例,中等量积液4例,均合并不同程度心包填塞表现。34例中引流前肿瘤原发灶和组织类型明确者25例。

  二、方法

  1.器材:①B型超声波诊断仪(B超)。②用胸腔穿刺针改制的心包穿刺套管针(穿刺针):由针身和针座组成,针长75mm,外径2.5mm,内径2.0mm,尖端为斜面;针座有一侧孔可与注射器连接,尾部正中由单向硅胶阀片封闭(导管可通过)。③硅胶引流管(引流管):长400mm,外径1.8mm,内径1.4mm,顶端30mm内开有4个侧孔。④医用三通。⑤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引流袋)。

  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B超检查定位,选择积液最多的部位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将穿刺针于同一部位按局麻时进针的方向和深度刺入心包内。用与穿刺针座侧孔相连的注射器抽出液体后,经针座尾部置入引流管,使引流管在心包内保持6~10cm,退出穿刺针。以医用三通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通,积液即可流入引流袋内。以无菌凡士林油纱条绕引流管一周敷于皮肤上包扎固定。利用三通阀控制积液的引流速度和量。首次引流量在300~1000ml,以后每小时引流100ml。

  3.病理标本收集及检查:①积液凝集块细胞病理:弃去最初引流的300~500ml积液,当引流袋内积液再次达300~1000ml时,可见引流袋内有凝集块出现,选择外观较实,类似组织状的凝集块,以10%甲醛固定,按组织活检标本处理,切片染色后光镜检查。如果5h内引流袋内无凝集块出现,弃去袋内积液,重新引流收集。②细胞学检查:经三通抽取积液10ml,肝素抗凝离心涂片后光镜检查,如为阴性,再次抽取送检。

  4.局部化疗:诊断明确后,当积液引流量≤30ml/24h,B超检查心脏收缩期积液最深处≤3mm时,经三通向心包内注入抗癌药(腺癌用5-氟脲嘧啶250mg+丝裂霉素6mg+生理盐水10ml,其他组织类型癌用卡铂200mg+生理盐水20ml)。然后关闭引流通道。嘱患者不断变换体位,使抗癌药与心包广泛接触,4h后开放引流。

  5.拔管:注药后连续2d,引流量≤30ml/24h,引流液清亮。B超检查显示:心脏收缩期仅局部积液深度≤3mm时拔管。针孔以无菌凡士林油纱条敷盖,纱布包扎。

  34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15~60min(引流量200~900ml)时,患者心包填塞症状解除。1例诊断明确后带管出院。余33例引流时间(自置管至拔管)3.5~10.5d,平均6d,引流量在1300~3900ml。

  9例心包引流前无病理诊断者,8例经凝集块切片细胞病理和细胞学确诊,其中腺癌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鳞癌1例;1例临床情况好转后,行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9例患者肿瘤原发灶:除上述淋巴瘤者外,X线检查发现肺内病灶后,经痰涂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刷检涂片、锁骨上窝淋巴结抽吸确诊为肺癌者5例;1例带管出院者不详,另2例胸、腹、盆腔影像学(CT、B超)未发现异常后,拒绝进一步寻找原发灶的检查。

  34例中,凝集块细胞病理阳性31例(91.2%),细胞学阳性21例(61.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17,P<0.005)。34例中凝集块细胞病理和细胞学均阳性20例,两种方法相加阳性32例,阳性率为94.1%(32/34);2例(胸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凝集块病理和细胞学均为阴性。

  31例凝集块细胞病理阳性者,光镜下发现癌组织11例,癌细胞巢20例;其中腺癌2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鳞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组织类型确定率为100%(31/31)。21例细胞学阳性者中,4例未能确定组织类型,另17例中腺癌13例,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组织类型确定率为81.0%(17/2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39,P<0.025)。

  34例中有29例临床情况好转后,心包内注入抗癌药行局部化疗。注药后24h内引流量均增加(150~700ml/24h),24h后引流量减少。

  34例中无一例发生肺水肿低血压等异常;16例于引流后期发生堵管,经三通抽吸、注入生理盐水后解除。本组除1例带管出院者外,余33例拔管前均行B超检查,结果15例心包积液消失,18例于局部有少量积液(心脏收缩期≤3mm)。拔管后针孔均在48h内愈合。24例拔管后接受全身化疗。23例患者拔管1个月后B超检查显示:无心包积液14例(其中1例未行局部和全身化疗),局部有少量积液9例;心包局部不规则增厚、粘连17例。

  恶性肿瘤者并发的心包积液,并非全部由于肿瘤转移或侵犯所致,另有一些恶性肿瘤者以心包积液为第一临床表现而就诊。临床常规心包穿刺抽液能暂缓心包填塞症状,但复发快,反复穿刺,致命性并发症达11.4%~20.0%;积液细胞学阳性率在20.0%~50.0%,有时不能确定组织类型[2-6]。非开胸心包置管引流术,引流积液效果好,但无专门装置[2,3]。国内文献报道多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置管,引流管多为心血管造影用猪尾管或代用材料,但无引流控制装置[2-5]。在诊断方面,与心包穿刺方法无差别[2,5]。我们将外径2.5mm胸穿针改装为本组可反复使用的心包穿刺针,与Seldinger导管法相比,操作更简单、快捷,不需皮肤切口,且降低了经济费用;硅胶引流管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对心肌无刺激;引流通道上使用三通阀既方便了标本收集、注药和解除纤维素类物质所致的引流管堵塞,又可根据患者情况控制引流的速度和量,防止了短时间内过量引流导致的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收集积液凝集块行病理切片检查的方法,在已查阅过的文献中未见报道。我们认为本组凝集块细胞病理在阳性检出率(91.2%)和病理分型确定率(100%)方面均优于细胞学的原因在于:①心包内癌灶破溃后,脱落的癌组织可随积液流入引流袋内。②引流袋内为真空,且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积液中癌细胞自然沉降,不受外力影响,不易破坏和变形。③积液中纤维蛋白类物质在凝结、沉淀过程中,可将正在沉降或已沉淀于引流袋底部的癌细胞、脱落的癌组织颗粒包裹、粘连在一起,从而提高了阳性检出率。本组凝集块细胞病理和细胞学二种方法相加阳性率为94.1%,稍逊于心包活检(96%)[5]。总结本组经验有以下优点:①集急救、诊断、对因治疗为一体,患者如同接受一次心包穿刺,即可完成引流装置的建立和两种病理标本的收集。②同时送检凝集块细胞病理和细胞学,阳性检出率高、癌病理分型确定率高。③心包内注入抗癌药行局部化疗可预防心包积液的再次发生,且全身副作用小[2,5]。④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拔管后针孔愈合快,适合各级医疗单位有心包穿刺经验的医师。

  参考文献:

  [1] Tamaraa,MatsubaraOM,YoshimuraNK,etal.Cardiacmetastasisoflungcancer.Cancer,1992,70:437-442.

  [2] PaulT,HowardC,MartinM.Treatmentofmalignantpericardialeffusion.JAmMedAssoc,1994,272:59-63.

  [3] 谢波,刘岳松.用Safe-dwelPlus导管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45.

  [4] 刘坤申,刘文玲,杨素洁,等.采用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引流术.中国急救医学,1995,15:18-20.

  [5] 吴建国,梁爽霖,张志尧,等.经皮导管内介入诊断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中华肿瘤杂志,1996,18:221-223.

  [6] 祝厚刚,姜国定,祝星.心包穿刺并发症.医师进修杂志,1997,18:22-24.

收稿日期:1999-04-23

关键词: 医学论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医学论文,经皮置管...”相似的文章

更多>>

心包积液疾病

1、X线检查:心影向两侧普遍扩大(积液300毫升以上);大量积液(大于1000毫升)时心影呈烧瓶状,上腔静脉影增宽,透视下心脏搏动弱,肺野清晰可与心力衰竭相鉴别。 2、心电图:常有低电压,心动过速,大量积液者,可见...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