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20:46:58 来源:www.qlsh.net
猩红热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中医则称之为“烂喉痧”。它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2-10岁的小孩发病率最高(约占80%),常常在冬、春两个季节发病。乙型溶血性链球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它进入人的呼吸道而致病,有时病原进入伤口也能致病,通过外伤侵入人体而发热的,叫做外科型猩红热。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由咽喉部侵入,在咽部产生炎症变化,使咽峡部和扁桃体红肿,并有炎症分泌物。链球菌产生的外毒素由局部进入循环后,产生全身毒血症表现,如发热,头晕,头痛及呕吐等,毒素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 溶血性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一般经过2-5天的潜伏期,患儿发病经过和病情轻重不等。大部分患儿表现为突然发烧,体温常在38-39度之间,极个别的患儿可高烧40度,较多的患儿自诉嗓子痛,不敢咽东西,还常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出现杨梅舌和猩红热皮疹,皮疹最先见于身后、颈部、上胸部。皮疹从上向下发展,大约在半天至一天之内很快蔓延至全身;此时全身皮肤潮红并散布着鲜红的细小点疹,凸出于皮肤,其形态近似于受冷刺激后的“鸡皮疙瘩”。皮疹在腋窝、肝窝、大眼根部和皮肤皱褶处更为密集,呈暗红色线条状,医学上称为“帕氏浅”。患儿面部表现为充血、潮红,但没有皮疹;口鼻周围呈白色,医学上称为“口周苍白圈”。皮疹从开始出现算起,48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在2-3天内逐渐消退,患儿体温辄随之降到正常。极少数的患儿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烧,头痛,呕吐,神志不清,昏迷,抽风等症状,常常发生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易造成死亡。有的患儿可有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或伴发蜂窝组织炎。在疾病早期,患儿还可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化脓性关节炎,中耳炎等。在恢复期,大约病后3周,患儿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温病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猩红热对儿童的健康威胁很大,小儿如果得了猩红热,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隔离。轻者可以在家治疗,每天按时注射青霉素,疗程同青霉素。除药物治疗外,还要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患儿要有安静、舒适的环境,其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休息,供给足够的水份,吃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可用淡盐水嗽口。高热、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可采用输流的办法治疗,并及时送往医院以免发生危险.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