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14:33:47 来源:www.clinet.com.cn
猩红热P139临床三大特征:发热、咽峡炎、皮疹[病原学] 1、A1组β型溶血型链球菌 2、引起猩红热的链球菌形态学上与其他链球菌无区别。d:0.6-10.um,排列成链,G+ 3、血琼脂培养基中48h产生完全溶血 4、有抗原性 5、A组β型链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 (1)红疹毒素引起全身皮疹 (2)透明脂酸酶和酶激酶细胞向组织扩散 (3)溶血素O和S__破坏RBC、WBC、plt,引起组织坏死 6、脓、痰可存在数周,对热、干燥、抵抗力弱,对化学制剂敏感。[流行病学] 抗毒免疫,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免疫力强,有型的特异性,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抗菌免疫,出现晚,持续时间短,免疫力强,有型的特异性,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猩红热可患多次 ∵早期使用抗生素使病后免疫不充分,∴反复患猩红热 Dick试验P142[发病机理及病理] 1、化脓性变化:细菌在咽喉部直接作用,引起咽峡炎、扁桃体炎 细菌通过邻近组织血管、L管,引起周围组织炎症。 细菌直接入血,引起迁徙性化脓性炎症 2、中毒性病变,红疹毒素: (1)皮肤弥漫性出血,出现猩红热样小点。 (2)血管周围C水肿,上皮C增生,WBC浸润,出现粟粒样皮疹或与毛囊相一致的鸡皮疹。 (3)出血性皮疹 (4)引起心肌损伤,肾损伤,粘膜损伤(口腔粘膜疹充血性) 3、变态反应性病变: (1)A组β型链球菌某些型与心、肾等组织发生交叉免疫。 (2)M型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沉积(发生在病变2-3W)[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 1、前驱期: (1)急性起病。 (2)急起高热,呈持续性,体温高低与病情轻重一致。 (3)咽峡炎:三个特点 1)咽痛,吞咽时特别加重 2)咽、扁桃体上有特异的点,片状膜样改变,咽拭子可轻轻擦去,有利于白喉 3)软腭充血,粘膜疹先于皮疹出现(麻疹) (4)草霉舌:富有白苔的舌面上,有充血水肿的舌乳头突出,在舌尖部和舌前缘明显。 杨霉舌:2-3d后,白苔脱落,舌乱为仍充血、水肿 (5)全身中毒症状 (6)L结肿大前驱期非常短,几小时至1-2d 2、出疹期:发热后24h内开始发疹 出疹部位: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上肢、下肢(上-下) 出疹特点: (1)弥漫性充血基础上,散布大小均匀,分布均匀,帽针头大小斑丘疹,与毛囊相一致的喝皮疹,粟粒疹。严重 病例有出血性皮疹。 (2)疹间无正常皮肤 (3)有Pastia线:在肘窝、?窝皱折处,充血性皮疹由于挤压成血性皮疹。 (4)口周苍白圈:面部只有充血,无皮疹。而啁无充血,呈相对苍白,头面部无皮疹。 (5)出疹时伴皮肤瘙痒。 (6)48h出疹达高峰,继而脱屑 3、脱屑期:疹退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 脱屑轻重程序与病情轻重程序一致。 整个病情一般1W之内 五型:轻型、普通型、中毒型、脓毒型、外产科型 轻型:注意肾脏改变,尿蛋白 中毒型:感染中毒症状为主,死亡率高 脓毒型:咽峡改变明显 外产科型:局部病变为主,少有全身改变[异发症] 1、风湿病:多发游走型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 2、紧小球肾炎:病情1个月自愈[诊断与鉴别] 诊断:(1)流行病学史;(2)实验室检查;(3)临床表现 实验室:(1)WBC↑↑,嗜酸粒↑,有中毒颗粒(2)咽拭子培养,48h完全溶血,免疫荧光(3)一过性蛋白尿,病程 2-3W变态反应 鉴别:1、猩红热样药疹:咽拭子培养鉴别2、猩红热样综合征: 致病菌为金葡菌,其某些菌株可产生红疹毒素,引起猩红热样皮疹,表现感染中毒,败血症。 金葡萄可引起迁徙性化脓性病变。[治疗] 一般治疗:隔离,注意皮肤护理,咽拭子连续培养三次阴性,可出院,尿生化(1月内追查)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G,早期,足量,长程,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 异发症治疗:时症在治疗外,长期应用青霉素针对A组型链球菌。 密切观察者:连续7d使用青霉素[预防]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