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血管活性肠肽瘤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治

时间 : 2009-11-26 19:06:28 来源:www.studa.net

[摘要]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治,临床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作者:宋少伟石蕊李柏峰刘永锋

【摘要】目的探讨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secratingtumors,VIPoma)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4例胰VIP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顽固性腹泻和低钾血症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例病变位于胰头部;3例位于胰体尾部,其中1例为胰体部和胰尾部占位病变,2例合并肝脏转移。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肿瘤切除及肝转移病灶切除,术后2次行肝脏转移病灶切除;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向肠系膜上静脉和十二指肠浸润生长,肝多发转移结节,未行肿瘤切除。结论胰VIPoma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合并肝脏转移;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瘤;胰岛肿瘤;肝脏转移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secratingtumors,VIP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内分泌肿瘤。该病发病率约为1/1000万,截至2004年国内报道为31例,全世界报道约800例。临床表现复杂且多发现较晚,大多表现为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现将我院1991年1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4例胰VIPoma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51.6±8.6)岁。病史2~14个月。临床症状均为稀水样便,每日3~8次,量约1000~1500ml,最多达5000ml/d。无黏液或脓血便、无腹痛、里急后重和发热。常规抗感染、止泻无效。其中2例逐渐表现为四肢无力,软瘫,代谢性酸中毒,意识模糊和昏迷

1.2辅助检查

4例均存在严重低钾血症,血钾最低为1.1mmol/L,2例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浓度检测分别为1490和390pmol/L。B超和CT提示胰头占位病变1例,胰体尾占位病变3例,其中1例于胰体和胰尾部各发现1个病灶(图1)、2例发现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图2)。

2.1治疗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经静脉和口服补钾12~15g/d,仍难以纠正低钾血症。2例给予醋酸奥曲肽静脉滴注,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钾升至正常,但停用醋酸奥曲肽后腹泻再次出现。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肿瘤切除及肝转移病灶切除术1例,术后2次行肝脏转移病灶切除。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术中发现胰体部上缘及胰尾部各有1枚实质性肿瘤,大小分别为2.5cm×2.0cm×2.0cm及2.0cm×2.0cm×1.5cm,类圆形,颜色暗红,血运较丰富,与胰腺组织界限较清。术后剖开标本见胰体部肿瘤有完整包膜,剖面暗红色;胰尾部肿瘤包膜不完整,剖面略显灰白色。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因向肠系膜上静脉和十二指肠浸润生长,肝Ⅱ、Ⅲ、Ⅳ和Ⅶ段有多发转移结节,未行肿瘤切除。2例行术后化疗。

图1胰腺颈部于动脉期见明显钙化灶,胰尾部见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图2肝内见多发低密度灶,边界尚清,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有延迟强化图3增生的胰腺组织内肿瘤细胞符合胰岛细胞瘤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200)

2.2病理检查

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增生的胰腺组织内,呈团片状、条索状或分散排列,胞体较大,多边形且不规则,核形态差别较明显,染色较深(图3)。胰腺肿瘤及肝转移病灶均符合胰VIPoma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胰岛素(-),降钙素(-),嗜铬粒蛋白A(+)。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胰血管活性肠肽瘤...”相似的文章

更多>>

血管活性肠肽瘤疾病

1.实验室检查 脱水,低血钾,低血氯,代谢性酸中毒,低胃酸,高血钙,低血镁和葡萄糖耐量减低等。 2.血清血管活性肠(VIP)测定 正常人空腹血清VIP在0~170pg/ml,平均62±22pg/ml;VIPoma病人血清...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