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血管肉瘤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报道

时间 : 2009-11-26 16:38:10 来源:www.studa.net

[摘要]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报道,临床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几乎均发生于女性。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学变化大,肿瘤通常表达CD31和CD34,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较少见,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乳腺血管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TwoCasesReportofPrimaryAngiosarcomaofBreast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ofangiosarcomainbreast.MethodsTwocasesofprimaryangiosarcomaofbreastwerereportedwithreviewoftheliterature.Histologicalappearancesandimmunohistochemistrywereanalyzed.ResultsPrimaryangiosarcomaofbreastusuallyaffectedwomen.Clinicalmanifestationwasnottypicalandthehistologicalfeaturesvariedgreatly.ThetumorcellsexpressedCD31andCD34.Atpresenttotalmastectomywastherecommendedprimarysurgicaltherapy.ConclusionPrimaryangiosarcomaofbreastisarareneoplasm.Thehistologicalgradingofthetumorscorrelatescloselywiththeprognosis.  Keywords:Breast;angiosarcoma;Immunohistochemistry.

乳腺血管肉瘤是乳腺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05%[1]。由于肿瘤少见,组织学变化较大,且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故造成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本文结合2例乳腺血管肉瘤病例资料进行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例1:女性,55岁,左乳外上象限肿块1a,无明显不适。查体:肿物大小4cm×3cm,质地中等,边界欠清,行乳腺肿块切除。例2:女性,40岁,右乳肿物半年,进行性增大1个月伴胀痛。查体:肿物8cm×7cm,质地中等,活动度差,皮肤无异常,行右乳单纯切除。

  1.2方法

  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HE及SP法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1巨检

  例1乳腺肿块切除标本,大小3cm×2cm×2cm切面灰红伴出血。例2乳腺单纯切除标本,大小15cm×13cm×5cm,表面附皮肤13cm×5cm,中央见乳头,无凹陷;切面皮下见肿物,大小6cm×5cm×3cm,界限不清,灰红伴出血。

  2.2镜检  例1乳腺组织内见弥漫增生的异常血管,管腔大小不一,管壁薄,相互交织,局部区域内皮细胞高度增生,呈乳头状或花蕾状,内皮细胞轻度异型,核大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见,在乳腺组织内呈侵袭性生长,边界不清。例2除见例1的一般特点外,细胞密度增加,异型性显著,核分裂多见,并出现坏死。

  2.3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CD31(+),CD34(+)。

  2.4病理诊断

  例1乳腺血管肉瘤,高分化(Ⅰ级);例2乳腺血管肉瘤,中分化(Ⅱ级)。

  3.1临床特点

  乳腺血管肉瘤较乳腺癌少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文献报道150余例。该肿瘤发生于女性,多为单侧乳腺受累。年龄在17岁~70岁,中位年龄38岁。临床表现为疼痛性或无痛性肿块,若肿瘤表浅,可使皮肤呈紫蓝色,影像学和超声波检查常无特异性。

  3.2病理改变  3.2.1巨检

  肿瘤大小在1cm~20cm之间,平均5cm,外形不规则,无包膜。切面多呈海绵状,分化好的肿瘤可有反应带,分化差的肿瘤边界不清,可见出血坏死区。

  3.2.2镜检

  肿瘤由弥漫增生的异常血管组成。Donnell[2]等根据分化程度将其分为3级:Ⅰ级(高分化):乳腺小叶间质及脂肪组织内见弥漫增生的开放的吻合状脉管,部分宽大的肿瘤性薄壁脉管内可见红细胞。没有或少见乳头状结构,多数瘤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罕见。此外还可出现一些结构变异,如可有突出的毛细血管瘤样区域;出现小的狭窄的没有明显吻合状的脉管;出现明显增生的梭形细胞区域;Ⅱ级(中分化):除了具有Ⅰ级的形态特点外(至少75%的Ⅱ级肿瘤中存在Ⅰ级成分),还可见散在的更富于细胞的区域和乳头状或花蕾状的内皮细胞突入管腔。核染色质深,核仁突出,可见核分裂,可有相似于血管外皮瘤样结构;Ⅲ级(低分化):呈明显的恶性肿瘤图像。虽然仍可见高分化或中分化区域,但低分化成分常占1/2以上,即突出的内皮细胞簇,实性丛状、乳头状结构,常见核分裂、坏死和因出现而形成的“血湖”。

  3.2.3免疫组化

  血管肉瘤内皮细胞可表达CD31、CD34和UEA1,F8在分化好的血管肉瘤比分化差的更易表达。

  3.3分子生物学

  有学者发现暴露于聚氯乙烯环境中的肝血管瘤患者中,怒放患者的Kiras基因第13号密码子突变,即GGC→GAT。此改变将导致天冬氨酸被甘氨酸取代。此外GilBenso[3]等对乳腺癌放疗后的乳腺血管肉瘤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有多克隆重排。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相似的文章

更多>>

血管肉瘤疾病

主要靠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本病与单发性血管球瘤不同,损害较大,细胞增生不规则,胞核多形,与Kaposi肉瘤也要区别,但后者血管增生更加明显,内皮细胞更加突入管腔,几乎经常有红细胞溢出,在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