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6 21:35:38 来源:www.13911012444.com
北京广济中医院甲亢病专家赵新主任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祖国医学的基础上,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千百位甲状腺病人带来了福音。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属急性与慢性之间的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情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DeQuervain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描述。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甲状腺疾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因发病前多数患者常有上唾弃吸道感染史或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亦可检出柯萨奇病毒及抗体。根据对HLA的研究,本病患者可能有病毒易感性基因组,故易患病。有人认为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报告指出约35.1%~42%的患者可检出抗甲状腺抗原抗体和抗微粒体抗体,很可能系甲状腺炎破坏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
亚急性甲状腺炎所致的病理变化可有以下表现。
(1)肉眼所见:因疾病的阶段和受累甲状腺的范围而异。术中可见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粘连,但较少侵及甲状腺附近的器官。甲状腺呈弥漫性或结节性中等度增大,可达正常一倍之多;常为不对称性,病变累及双侧或单侧,也可弥漫性累及整个器官。受累部分质韧实,白色或黄白色,与附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分界清楚或不清楚。
(2)光学显微镜检查:病变呈灶性分布,范围大小不一。各处病变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常见新旧病变交错存在。早期病变为滤泡上皮不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常见新旧病变交错存在。早期病变为滤泡上皮不同程度崩解,基底膜碎裂,受累的滤泡内类胶质减少或消失,类胶质周围以炎症细胞并有吞噬类胶质现象。一些滤泡较正常大,上皮增生。炎症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其胞浆内可有被吞噬的类胶质。此外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时中性粒细胞较多,甚至可形成微小脓肿。病变进一步发展,则有结核样肉芽组织增生,上皮样细胞呈放射状排列,但无干酷样坏死,此处类胶质丧失。后期炎症水退,间质明显纤维化,其中有少数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和特别小的甲状腺滤泡,这些滤泡有完整的上皮被覆,但较扁平,呈立方形或低柱状,其内无类胶质。这些小滤泡有人认为是再生的滤泡,亦有人认为是残留的萎缩滤泡。
(3)电子显微镜检查:甲状腺滤泡内膜明显增厚,细胞活性增加,部分上皮细胞呈柱状,内质同扩张,内网器发达。上皮细胞内可见脂肪包涵体,形成巨细胞的细胞形态而类似组织细胞,细胞可相互融合成合体细胞,其中心有不定形脂肪小滴及细胞碎片。
由于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滤泡上皮细胞破坏,滤泡破裂和胶质外溢。随着胶质内甲状腺球蛋白逸入间质、进入血循环,血清T3和T4都增高,病人常常出现甲亢的临床表现。由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分泌受抑制,加上滤泡上皮细胞的破坏,病人的甲状腺功能实际上是减退的,摄取率减低,新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当以前被合成的贮存在滤泡胶质中的甲状腺激素释放耗竭后,血清T4和T3浓度减低,有时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时血清TSH水平升高。急性活动期过后甲状腺131I摄取率恢复正常,甚至可有一段时间高于正常范围。最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清T3和T4浓度均恢复正常,血清TSH浓度也降至正常范围。由于上述病理变化及受累程度的差异,临床上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功能减退或功能正常表现。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