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6 02:40:50 来源:www.39kf.com
微波在咽乳头状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属于其他栏目,主要讲述了本科从2002年1月1日~12月30日,门诊治疗咽乳头状瘤患者共12例,在操作过程中应用微波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无1例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1 临床资料 从2
本科从2002年1月1日~12月30日,门诊治疗咽乳头状瘤患者共12例,在操作过程中应用微波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无1例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02年1月1日~12月30日,本科门诊治疗咽乳头状瘤患者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9~48岁;其中悬雍垂乳头状瘤4例,左咽腭弓乳头状瘤5例,右咽腭弓乳头状瘤3例;肿瘤
1.2治疗方法核对患者姓名、术处等无误,常规口咽部消毒,嘱患者取坐位,张口,额镜照明术野,予1%地卡因在口咽部做表面麻醉,表麻达成后,膝形压舌板充分暴露术野,在口咽部找到乳头状瘤并在其基底部用2把止血钳将其钳夹,然后用普通刀片或组织剪在2把止血钳之间将其切除并取出口咽部。固定另1把残留在口咽部的止血钳,应用LD2000B微波治疗仪的针形探头,给予50W功率在已切除的乳头状瘤的残端进行烧灼,直至局部组织发白后松开止血钳,检查术区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后结束治疗。标本送病检,并嘱患者术后1周内进食后漱口。
1.3疗效评定所有患者1周后复查,主诉无明显不适,有的患者原有的咽部异物感、发干、易恶心及刺激性咳嗽等症状亦消失;术区微波烧灼成的纤维蛋白炭化组织脱落后,无明显出血及感染,有的患者从术
12例咽乳头状瘤患者全部痊愈,无1例出现出血、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病理报告显示8例
咽乳头状瘤是口咽部最常见的粘膜上皮的良性肿瘤,[1],其多发于悬雍垂底部,咽腭弓,舌腭弓,扁桃状;其次是下咽后壁,软腭背面,会厌舌面及其上缘。由于上述部位均分布有较丰富的毛细血管,在手术切除或剪除后往往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但若在操作中应用微波治疗可明显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微波利用其热效应,使病灶发热脱水蛋白凝固炭化,同时封闭淋巴管及小血管达到止血目的[2]。在咽乳头状瘤切除中应用微波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黄先兆.耳鼻咽喉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郑中立.耳鼻咽喉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
(收稿日期:2004-02-21)(编辑贝子)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