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咽部乳头状瘤在耳鼻喉门诊较常见,用圈套器将其套掉,并在根部用微波烧灼,经临床观察效果较好。 [关键词]乳头状瘤;微波;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9.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062-01 乳头状瘤为口咽部最常见的良性
肿瘤,可能起因于病毒感染,多发于悬雍垂、悬雍垂底部、软腭、腭舌弓、腭咽弓及扁桃体表面,型如桑椹,色白或淡粉色,多无任何症状,常于检查口咽部其他疾病时,或病人自己照镜子时无意中发现,我院耳鼻喉门诊自引进微波治疗仪以来,利用微波对乳头状瘤基底进行烧灼,疗效较好,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的口咽部乳头状瘤病人24例。年龄18~60岁,男18例,女6例。乳头状瘤最大直经1.5cm,最小直经0.5cm,有些基底比较宽,有些比较细长,生长在悬雍垂底部的6例,软腭部位的12例,腭舌弓5例,扁桃体表面1例(此病人比较特殊,长度大约为5cm,直径大约2.5cm,表面光滑,型似葫芦状,蒂比较长,病理检查报告为
息肉样淋巴管瘤),24例病人均先行摘除,再用微波进行烧灼,疗效显著,无复发。 1.2治疗方法 病人取坐位,碘伏棉球消毒口腔,局部用1%的丁卡因行表面麻醉,基底部较宽广可用1%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用耳用圈套器,套住乳头状瘤基底部将其去掉,可将黏膜多去些。再用血管钳夹住干棉球止血片刻,用长春产WFL-Ⅲ基层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将功率调到40~50W,点状烧灼,直到创面不渗血,变白色,手术结束,告诉病人休息10~20min,无不良反应即可离开,嘱病人口服抗生素2~3d。 2结果 24例患者创面白膜有2d脱落的,也有3~4d脱落的,无一例感染,术后无不适,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疗效显著。 3护理 3.1术前护理 术前3d用淡盐水漱口,一日三次,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做好心理护理,解除
恐惧心理,通常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压力较大,应耐心解释微波疗法的基本知识和优点,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肯定性的保证使病人感到安全,消除了精神上的压力和恐惧,积极配合手术。术前应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心血管疾患,有无过敏史,提醒患者在术中不可佩戴金银饰物、助听器、打火机以及手机等,接受心脏起搏器或心脏电极的患者,不能接受微波治疗,并且不能靠近设备工作地。
咽反射敏感者,嘱其在家经常用筷子压舌面,以适应于手术,减轻
恶心以求顺利地配合手术。术晨禁食或少量进食。 3.2术中护理 术中喷1%的丁卡因麻醉剂后,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询问病人身体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要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微波治疗头可用高压蒸汽消毒,术中动作要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以增加病人痛苦,术中病人如有不适,要停止手术,对症处理,取出的乳头状瘤要及时送病理检验,并按时查看病理检验结果。 3.3术后护理 术后嘱病人2d内不可漱口,进食要吃软食,不可吃太硬和刺激性的食品,禁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做剧烈的活动,按时口服抗生素,如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告诉病人要按时复诊,并且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护士亲切的语言和表情对病人有直接的感染作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能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使病人在心理上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4讨论 乳头状瘤临床上较常见,以往的手术方法是经口用圈套器将其直接套掉,易出血、易复发。用长春产WFL-Ⅲ基层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利用微波的生物热效应,对乳头状瘤根部进行烧灼,使组织蛋白凝固变性,可起到止血、减少复发的作用,创面恢复快,无痛苦,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提高了治愈率,并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病人能够接受。 [参考文献]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97. (收稿日期:2007-05-25) 口咽部乳头状瘤摘除并用微波烧灼的护理体会张红云 高拥军 陶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