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探索医院感染监测的新模式,了解icu病房病人医院内感染情况及感染的构成,提出控制措施。方法采取现况调查,对2004年9月~2005年1月icu病房的病人每天的体温、各种辅助检查、侵入性操作进行监测。结果(1)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现况调查优于回顾性调查。(2)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尤其是侵袭性操作有关。结论(1)应适当开展医院感染高危病人的现况调查。(2)icu病人入院时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发生医院内感染相对较多,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关键词】icu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现况调查
针对目前医院内感染管理中存在专职人员少、工作面广、量大而以往使用的回顾性调查存在监测到医院感染后已事过境迁,很难达到干预的目的。考虑到icu病房病人在医院内感染发病率非常高,我区中心医院icu病房医院内感染发病率占前三位,为了探索医院感染监测的新模式,了解icu病房病人医院内感染情况及感染的构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笔者对2004年9月~2005年1月中心医院icu病房的病人进行现况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9月~2005年1月icu病房的病例。
1.2方法
1.2.1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筛查出医院感染病例。
1.2.2分析方法将监测病人中发生医院内感染与未发生医院内感染病人从入住icu天数、留置深静脉天数、留置导尿管天数、建立人工气道天数、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等方面调查分析。
2结果
2.1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共监测病人数为128例,其中21例病人发生了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6.41%,其中18例为下
呼吸道感染、3例为泌尿道感染,见表1。
表1医院感染监测情况(略)
2.2侵袭性操作与相关部位的感染监测通过监测了解了留置导尿天数与发生
尿路感染人数,建立人工气道天数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人数的关系,见表2、表3。
表2留置导尿天数与发生尿路感染监测(略)
表3建立人工气道天数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监测(略)
2.3医院感染培养结果在18例培养出病原菌的病例中,11例培养出一种细菌,6例培养出2种细菌,1例培养出3种细菌。病原菌首位为铜绿假单胞菌,占42.31%。见表4。
表4医院感染培养结果(略)
3讨论
icu病房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率为16.41%,远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4%~10%的规定。icu病房的医院内感染顺序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与文献报道icu病房医院内感染相一致[1]。在医院感染患者中发现,危险因素为两种,是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2]。icu中宿主因素主要由于病房危重症病人多、
意识障碍时间长、自身
免疫力下降有关,而危重病人也相对比较集中。医源性因素与较多应用高档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易致医院内感染。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128例病人中留置导尿管≥5天感染发生率为24.22%,而发生的3例泌尿道感染均有留置导尿管5天以上,构成比为100%;128例病人中建立人工气道率为20.31%,而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构成比为83.33%。由此可见,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而且侵入性操作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大。因此,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一定要严格操作程序,缩短操作时间,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在护理方面应特别注意,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各种管道的无菌程度和密闭性。其次还应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1/3页123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