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5 20:34:59 来源:www.gwy1.com
3)胰腺肿瘤:良性、恶性肿瘤。
4)先天性胰腺异常。
4.4.1检查内容及超声测量参考值主要观察:①脾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包膜、实质回声。②脾脏内部有无局限性病变及病变的形态、大小、边缘、回声强弱、回声是否均匀、周围及内部血流情况。③脾动、静脉血流情况,脾门处血管内径。④周围脏器有无病变及对脾脏的影响。
【测量参考值】
脾脏长径(肋间斜切面上脾下极最低点到上极最高点间的距离)<11cm,脾脏厚度(肋间斜切面上脾门至脾对侧缘弧形切线的距离)<4.0cm,脾静脉内径(脾门部)<0.8cm。
【脾肿大判定标准】
脾脏长径>11cm或厚度>4cm,或脾脏长径×脾脏厚度×0.9≥40cm。
4.4.2B超检查提示疾病
1)脾先天性异常:副脾、游走脾、多脾、无脾、先天性脾脏反位等。
2)脾脏弥漫性肿大:肝硬化、瘀血、血液病、感染、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脾肿大。
3)脾含液性病变:脾囊肿、多囊脾、脾包虫囊肿等。
4)脾实性占位病变:血管瘤、错构瘤、恶性淋巴瘤、转移瘤等。
5)脾血管病变。
6)脾萎缩。
4.5.1检查内容及超声测量参考值主要观察:①肾脏大小、形态有无改变。②有无异位肾、独肾等先天性肾发育异常。③肾脏结构有无异常改变,肾包膜、肾实质(皮、髓质)、肾集合系统情况。正常肾包膜完整,皮、髓质分离清楚。④有无肾脏占位性病变,其大小、形态、回声、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⑤有无局限性强回声,其后方有无声影等。⑥肾盂、肾盏有无扩张现象等。
【测量参考值】
肾脏长径10~12cm,横径5~6cm,前后径3~4cm,左肾大于右肾;肾实质厚度1.5~2.5cm,肾皮质厚度0.5~0.7cm,肾集合系统宽度占肾断面1/2或2/3,肾盂分离≤1.5cm。
4.5.2B超检查提示疾病
1)囊性占位病变:肾囊肿、多囊肾、输尿管囊肿等。
2)实性占位病变:肾癌、肾盂癌、肾错构瘤、输尿管肿瘤等。
3)先天性异常:孤立肾、重复肾、异位肾、游走肾、双肾盂、分叶肾、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扩张等。
4)肾脏弥漫性病变: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淀粉样变及肾中毒等。
5)肾结石、肾积水、输尿管结石及尿路梗阻等。
6)肾实质破坏、钙化等(提示肾结核)。
5胸部X线检查
常规拍摄胸部正位片。重点检查有无肺结核、肿瘤、纵隔疾病。必要时加摄胸部侧位片或辅以CT等检查,以确定诊断。
5.1设备设施要求
1)室内X线检查机房防护合格。
2)检查室内应配备有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3)X线检查设备设施所有单位应持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放射工作许可证”。
5.2操作人员要求
1)X线摄影操作人员应是有5年以上放射工作经历、持有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的放射科医师、技师。
2)诊断、读片医师应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放射诊断专业职称。
5.3胸片质量要求
X线自背部第6~7胸椎高度射入,与片盒垂直,受检者前胸贴近X线片盒,称为后前位片,此片心影放大较少,后肋间隙展宽。
满意的X线胸片应具备以下条件:
1)通过气管影像,第1~4胸椎清晰可见;通过纵隔阴影,第4以下胸椎隐约可见。
2)整个胸廓和肋膈角都已摄入。
3)肩胛骨不遮蔽肺野。
4)锁骨上应看到肺尖。
5)两侧锁骨在胸锁关节处对称。
6)膈顶阴影应显示清楚。
5.4X线影像提示的肺部病变
1)渗出与实变阴影:肺部炎症主要为渗出性病变,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代替,进而形成实变,多见于肺炎性病变、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胸片表现为密度不高的均匀云絮状影,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无清楚界限,肺叶段实变阴影可边缘清楚。
2)粟粒状阴影:指4mm以下的小点状影,多呈弥漫性分布,密度可高可低,多见于粟粒型肺结核、尘肺、结节病、转移性肺癌、肺泡癌等。
3)结节状阴影:多指1~3cm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可单发或多发,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楚,多见于肺结核、肺癌、转移瘤、结节病等。
4)肿块阴影:为直径多超过3cm、不规则密度增高阴影。肺癌肿块呈分叶状,有切迹、毛刺;良性肿块边缘清楚,可有钙化,有时其间可见透亮区。
5)空洞/空腔阴影: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壁厚薄不一。壁厚者,内壁光滑,外壁模糊,多为肺脓疡所致,并可有液平面;若外缘清楚,内缘凹凸不平,多由癌性空洞引起;结核性空洞壁较薄,周围多有卫星灶。
6)索条及网状阴影:不规则的索条、网状阴影,多为肺间质性病变所致;弥漫性网、线、条状阴影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结缔组织病等;局限性线条状阴影可见于肺炎、肺结核愈合后,表现为不规则的索条状影。
7)肺透亮度增加:局部或全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细而稀,为肺含气量过多的表现,可见于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代偿性肺过度充气及局限性阻塞性肺过度充气。
8)肺门肿块阴影:形态不规则的单侧或双侧肺门部肿块阴影,边缘清晰或模糊,多见于肺癌、转移瘤、结核、淋巴瘤、结节病所致的肺门淋巴结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