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5 04:58:33 来源:www.cn5135.com
子宫脱垂概述,生活保健资讯,提供老百姓最实用的生活资讯,无忧生活网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脱出于阴道口外,临床上以阴道内脱出块物,并伴有下坠感和腰骶部酸痛为其特征。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以二、三度脱垂比较多见,发病年龄在40~70岁之间,农村妇女发病率较高。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位于盆腔中部,呈前倾或后倾位,子宫纵轴与阴道纵轴成90~100度角,子宫颈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上,子宫正常位置的维持,主要靠盆底肌肉和筋膜(特别是提肛肌及筋膜),以及附着于子宫的韧带(如子宫主韧带及子宫骶骨韧带)等起支持作用。子宫位置的变化与腹内压力的高低和盆底组织支持力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子宫脱垂多发生于多产或产后,且直接与分娩有关。分娩可以损伤子宫支持组织(盆腔内筋膜)及提肛肌,但如果产后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尤其配合产后运动锻炼,一般均可恢复正常,而不发生脱垂或有之亦轻。如果损伤较重,或生活条件差,产后过早从事体力劳动,包括较长时间处于站、蹲体位者,或有慢性咳嗽、腹泻、便秘等增加腹压情况下,则易发生子宫脱垂,且病情往往较重。绝经期后妇女发生生殖道脱垂者,是因卵巢功能不足,雌激素水平低落,使筋膜等支持结构开始退行性变,加上年老,肌张力低下,结果盆底组织薄弱而使生殖道发生脱垂,甚至伴尿道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个别未婚、本育妇女发生子宫脱垂是因盆底肌肉及筋膜先天性松弛或缺陷所造成的。本病的治疗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类,采用什么方式治疗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妇女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前者为子宫脱垂,后者为阴道壁膨出,统称为阴挺,又称"阴菌"、"阴脱"、"阴挺出下脱"。因多发生在产后,故又有"产肠不收"之称。本病早在隋代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篇内就专门列有"阴挺出下脱候"及有关论述。《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阴挺下脱,或因脑络损伤,或因子脏虚冷,或因分娩用力所致。"又言:"产后阴脱,玉门不闭,因坐产努力,举动房劳所致。"陈修园的《女科要旨》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都有所发挥,书中云:"阴挺证,甚者突出一二寸或三四寸;大如指或大如拳;其形如蛇、如瓜、如香菌、如虾蟆不一;或出血水不断,或干枯木润,或痛痒,或顽麻者……轻者但觉阴中滞得;而无其形,或有形亦不甚显,无甚痛害。"上述描述与现代医学对子宫脱垂的认识基本相同。 本病多因分娩时用力太过,或产后劳动过早,导致劳倦伤脾,气虚下陷,收摄无权;或因分娩时处理不当,伤损胞络,胞络失系;或产育过多,房室所伤,肾气亏虚,冲任不固;或素体虚弱,老年久病,便秘努责,失于固摄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原则是补气提升,温阳益肾,益气固脱。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