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障碍分类

时间 : 2009-03-28 13:47:43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膀胱功能障碍的分组已有很多分类,各有其临床价值和意义。   1、基于运动神经损伤水平 神经源膀胱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膀胱(UMN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和下运动神经元膀胱(LMN,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2、基于膀胱功能状况,包括:   .脊髓休克膀胱   .无抑制性膀胱   .反射性膀胱:协同与不协同   .自主性膀胱   .运动麻痹性膀胱   .感觉麻痹性膀胱   .混合性上运动神经元膀胱和下运动神经元膀胱   3、从处理的角度 膀胱功能障碍类似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移动的潜能主要取决于关键步态肌群的残留运动控制能力,而不是取决于脊髓损伤水平或不随意肌群的收缩功能。同样膀胱功能分类不依赖于不随意的逼尿肌收缩,而取决于尿道外括约肌的残存功能。所以,脊髓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主要根据患者能否在排尿时开放尿道外括约肌(图11),其途径包括:   (1)通过残存完整的大脑脊髓通路随意控制尿道外括约肌   (2)通过皮肤和其它的刺激在脊髓水平产生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反射性开放   (3)采用功能正常的手间断进行自我导尿   4、综合性分类 根据以上概念,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四型:   (1)C型:在排尿过程中具备大脑控制下随意放松尿道外括约肌的能力,常见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如半切综合症和中央索综合症。EMG研究可以发现尿道外括约肌随意收缩和放松,几乎所有具备肛门括约肌随意收缩与放松和单侧或双侧脚趾随意运动的患者的逼尿肌和括约肌具有协调功能,且有望恢复正常膀胱功能。   (2)S型:约10%~15%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失去尿道外括约肌的皮层控制,可采用Crede腹部挤压、用力摒气和叩击法达到协同反射性括约肌放松,尿道动力学研究可见协同逼尿肌-括约肌模式。   (3)Q型:此型患者多为完全性四肢瘫,无皮层控制和尿道外括约肌的脊髓协同放松,亦无正常手功能实施自我导尿,不能通过随意的或会阴的刺激使膀胱排空,导尿仅能由护理人员完成,部分患者通过肛门牵伸、Crede腹部手法挤压解决膀胱排空。   (4)P型:此型患者丧失了尿道外括约肌的皮层和脊髓协同控制,但他们具备正常手功能可以进行间断自我导尿和肛门牵伸以排空膀胱,多数完全性截瘫患者为此型。 (实习编辑:吴晓薇)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