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纵隔囊肿及肿瘤

纵隔囊肿及肿瘤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纵隔囊肿及肿瘤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低热 发绀 骨质破坏 呼吸困难 颈静脉怒张 剧烈疼痛

  •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肿瘤外科 肿瘤综合科 外科 肿瘤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儿茶酚胺 血管造影 肿瘤标志物检测 上消化道X线钡餐 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影检查 胸部透视 血常规

重点检查项目

纵隔肿瘤化验检查多帮助不大,一些较特殊病例则有参考意义,诊断主要依赖辅助检查。 1.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和一小部分神经源性肿瘤中的儿茶酚胺,高香草酸,香草扁桃酸测定有所升高。 2.畸胎类癌瘤:可有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血清含量可高。 3.生殖细胞癌:一些生殖细胞癌中有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有些帮助。 4.纯红细胞再障伴胸腺瘤:纯红细胞再障伴胸腺瘤有1/3~1/2,在骨髓检查可见红细胞系统造血障碍,也可查出血清,丙种球蛋白低(低丙种球蛋白症)。 5.外周血象检查:并发感染时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减少,说明有贫血。 X线各种检查有助于诊断与了解病变范围,为治疗提供帮助。 1.X线透视及胸正侧位片:为纵隔肿瘤主要诊断手段,透视可随意转动体位,从多方面观察肿块阴影的形态,大小以及肿块与周围关系,观察肿物有无搏动,是否随吞咽上下移位,能否随体位和深呼吸运动而改变形态,缺点:透视无法保存记录,清晰度,对比度不如胸片清晰。 胸片至少要拍胸正侧位平片,胸片可显示肿物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有无钙化,需要时拍胸斜位片以了解与主动脉的关系,高电压X线摄片可了解纵隔与邻近结构(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关系。 透视与胸片结合,多数纵隔肿瘤和囊肿均可获初步诊断,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往往省去透视方法,这是一个较大的缺陷,随着X线机器电视监视的出现,透视仍应保持,尤其胸外医师在术前应亲自透视了解病变情况。 2.断层(体层)摄片:可显示肿物层面结构及其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的关系,尚可断定病变内有无空间及微小钙化,弥补平片之不足。 3.CT扫描:CT检查 是无创检查方法之一,对纵隔病变帮助甚大,以广泛应 用,可显示纵隔内部解剖及病变部位,并能测定肿物密度,协助判断肿瘤的性质,分辨肿块内体液,脂肪,钙化斑等(CT平均值,有助判断囊性及实质),CT也可鉴别血管扩张,扭曲或动脉瘤,胸腺肿瘤平片阴性时,CT则较易显示,在肺门区肿大淋巴结及实性肿块可与扩张肺动脉区别,CT尚能显示组织间隙的改变为手术切除可能性提供帮助。 4.磁共振(MRI)检查:对纵隔方面MRI较CT更清晰,对较大血管不需造影 剂,因此较容易将血管与肿块及淋巴结分开,对纵隔淋巴显示也较CT为佳,MRI应用与胸部检查当前更受重视。 5.声波摄影:可显示肿物有无搏动及搏动情况,在纵隔诊断中有助于主动脉瘤与纵隔肿瘤的鉴别,MRI的出现,本方法使用已逐渐减少。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可区别肿物是否来自血管或与血管的关系,对动脉瘤,室壁瘤及肺动脉扩张诊断帮助较大。 7.上消化道钡餐:有助于后纵隔病变与食管的关系,如病变是否来自食管或病变压迫食管有否移位,对膈疝阴性率更高。 8.核素扫描:131I扫描对胸内甲状腺的诊断阳性率为54.5%~88.9%,本院阳性率达80%以上,徐燮渊利用131I MIBG(碘代苄胍)对良恶嗜铬细胞瘤扫描特恶性分别为97.1%及100%。 9.B超检查:B型超声检查可获与CT相似横断层图像,当前利用内镜技术通过食管对纵隔进行检查,可了解食管与纵隔病变关系,惟此项检查尚不普遍。

诊断鉴别

诊断 对于纵隔肿瘤的诊断,除有纵隔肿块外,须鉴别良性或恶性,以便制订治疗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困难,一般说来,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除了与附近结构产生粘连外,多数肿瘤边缘清楚,光滑而完整,特别是囊性者,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而恶性肿瘤则有明显的分叶状轮廓,当肿瘤突破包膜时,其轮廓常模糊不清,或呈毛糙不齐现象,两侧纵隔同时增大,有骨质破坏 的是恶性肿瘤,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虽可引起邻近骨质压迫性损害,但不致骨质结构破坏,如病儿有贫血 ,体重减轻 和间歇的低热 或局部剧烈疼痛 ,是恶性肿瘤的征象,定期的X线检查,如见肿瘤逐渐增长可能属恶性,但良性肿瘤亦可因感染或出血而迅速增大,长期存在的原属良性肿瘤疑有恶性变者,不经组织学检查,不易最后确定诊断,如经小量X线照射后肿瘤阴影缩小,很可能是恶性肿瘤,特别是恶性淋巴瘤,颈部或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的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在诊断小儿纵隔肿瘤时,通常不需要做食管和气管镜检查及纵隔造影。 鉴别诊断 典型的纵隔囊肿与肿瘤较易诊断,但纵隔发生病变较多,因此原发性纵隔肿瘤 和囊肿要与许多疾病相鉴别,这对处理甚为重要。 1.纵隔淋巴结转移瘤:多继发于肺,胃肠道,肾,睾丸,子宫颈,乳腺等恶性癌瘤,往往多发,偶也单个孤立于纵隔处,X线多表现在中纵隔一侧呈现圆形,卵圆形,分叶,不规则,致密阴影,边缘锐利,根据有原发瘤病史和其他临床表现多能鉴别。 2.胸内甲状腺:多为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或腺瘤,良性居多,后天者亦多,与甲状腺有关,由颈部甲状腺向下延伸到前上纵隔,一般无症状,若增大产生压迫可出现呼吸不畅,喘鸣及胸骨后不适,131I扫描有助于胸内甲状腺的诊断,X线片多示前上纵隔肿物阴影,向上纵隔一侧或双侧突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也可略呈分叶状,可有钙化,病变在气管前,气管可被推向侧方或后方,环形包绕也可使气管狭窄,在胸骨切迹处可触及肿物上下移动。 3.恶性淋巴瘤 :原发于纵隔的恶性淋巴瘤 少见,多为全身性恶性淋巴瘤纵隔侵犯,临床上有发热,咳嗽,胸闷,胸痛,无力,盗汗,也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病变多位于气管旁,隆突下,X线所示为向纵隔一侧或双侧突出肿块阴影,分叶状,多位于中纵隔,前纵隔,发生在后纵隔者少,晚期病变可侵犯肺及心脏,多数能诊断,诊断难以确定时(无法取活检),若一两次化疗病变迅速缩小,则易诊断本病。 4.纵隔淋巴结结核:症状多不明显,多为中青年患者,常有乏力,咳嗽,盗汗,低热,食欲减低,体重下降,X线病变多位于一侧上纵隔,右侧多,呈圆形,卵圆形阴影,作者曾报告阴影清晰度正位优于侧位,血沉检查多在40mm/h以上,皮肤OT试验多呈阳性。 5.纵隔淋巴结炎或肉芽肿:引起纵隔淋巴结肉芽肿的原因颇多,结核居多,此外组织胞浆菌病 ,结核病及矽肺 等,本病发病率年龄多在中,青年,病程较长,一般状况好,可出现咳嗽,发热,头痛 ,寒战,呼吸不畅,近年来结核病在本病中略有上升趋势,其表现为纵隔圆形,卵圆形或分叶形,边缘光滑整齐,均匀,若无原发瘤,排除结核,使用激素,结节病 可获相当好疗效。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