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肠出血 充血 腹部不适 腹痛 腹泻 继发性不孕 经期出血 痛经
妇科 妇产科 妇产科学
无特定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腹腔镜 便常规 双合诊 肠镜
重点检查项目血清学检查时。 1.血清CA125检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血清CA125升高,中重度病人的阳性率近100%,治疗过程中观察血清CA125的变化可以: ①指导治疗药物剂量及疗程长短; ②评价治疗效果; ③及早发现有无复发,血清CA125还可用来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卵巢癌血清CAl25升高程度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更明显。 2.血清胎盘蛋白14: 胎盘蛋白14是由子宫内膜分泌的子宫内膜组织的抗体,其血清浓度有月经周期样变化,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胎盘蛋白14浓度增高,有研究表明病变组织能向腹腔分泌胎盘蛋白14和CAl25,深度浸润性病灶则能向血液中分泌这些物质。 虽然病人血清CAl25,胎盘蛋白14增高,但其增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无关。 3.直肠阴道双合诊: 可触及子宫直肠陷凹处和子宫骶骨韧带处肿块和直肠壁与子宫直肠陷凹粘连。 4.直肠指诊: 可发现肠壁周围组织明显变厚,直肠狭窄。 5.直肠乙状结肠镜 检查: 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黏膜光滑完整但有皱缩和充血,与肿瘤不易鉴别时应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6.钡剂灌肠检查: 在月经中期及月经第2天各作1次钡灌肠检查观察肠道狭窄部位病变变化,有助于诊断,钡剂灌肠时可发现: ①直肠和(或)结肠有较长的充盈缺损,狭窄,狭窄部边缘清晰且黏膜完整; ②肠道仅有轻度炎症表现,狭窄部固定,有触痛,稍不规则,但不像肿瘤那样僵硬或破溃。 7.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B超检查仅限于探测卵巢的增高腺肌瘤,对种植病灶检查的敏感性很低(约为11%)。 8.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问世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正确诊断出现了一个飞跃,临床上无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症状,体征的早期病人,主要是通过腹腔镜检查作出诊断和分期,镜下诊断正确率与操作者对该病的认识程度有关,一般在95%左右,有约5%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被漏诊,50%病人的病灶范围被低估。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在腹腔镜下形态多种多样,色泽不一,可呈墨蓝,黄,白,红,无色透明等多种颜色,应取活检证实,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镜下可见囊壁厚,呈蓝白色或隐约的咖啡色,与周围组织粘连,表面可见蓝点或咖啡样色斑块,穿刺可获棕色稠液。 9.MRI检查: MRI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包块的水平较高,其敏感性,特异性,预见性分别为90%,98%,96%,诊断盆腔散在病变的准确性高于B超,但灵敏度仍很低,该检查作用是: ①术前观察盆腔粘连程度; ②一旦诊断成功,以后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10.细针穿刺吸引细胞学检查: 对子宫直肠陷凹或直肠阴道隔肿块可经阴道作细针穿刺吸引,抽吸物做细胞学检查,如见到成团的子宫内膜细胞,陈旧的红细胞,含铁血黄素等有助于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凡遇到不育,痛经的病人均应想到该病,下列症状和体征应高度怀疑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伴有痛经,性交痛的肠道症状,如进行性便秘,下腹痛; ②出现周期性便血,不完全性肠梗阻; ③肠道肿块位于黏膜外或月经期后肿块缩小; ④术中意外发现邻近盆腔的肠道肿块, ⑤妇科检查拟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出现肠道症状。 确诊需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 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结直肠肿瘤及炎性病变有某些共同点,临床上常需加以鉴别。 1.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肿瘤的以下特点有助于鉴别: ①好发年龄偏大; ②很少有不育及月经异常史; ③病程较短; ④常伴有体重减轻,恶病质,腹水等晚期肿瘤症状; ⑤症状程度与经期无密切关系; ⑥钡剂灌肠发现充盈缺损范围较小,边缘不规则但清晰,黏膜破溃。 应强调的是,受侵的肿块应做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术中发现的直肠肿块也应作冰冻切片检查,不可随意诊断为直肠癌而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国内外均有误将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认为是直肠癌而作腹会因阴联合切除术的报道。 2.结直肠炎性病变:结直肠炎性病变的下述特点有助于鉴别: ①常有发热,体重减轻的病史; ②白细胞计数增高; ③大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检查有异常; ④钡剂灌肠检查见较长的充盈缺损,边缘不整齐,黏膜变形,与正常部分分界不明确。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