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 肠麻痹 胆汁性肝硬化 腹部不适 腹膜炎 腹水 腹痛 继发感染
外科 肝胆外科 微创外科 普外科
无特殊人群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血清碱性磷酸酶 胆道造影 胆道镜检查 经皮肤穿刺胆道造影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D)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重点检查项目胆道狭窄的病人,其血清碱性磷酸酶 水平往往升高,血清胆红素随症状波动,但通常保持在10mg/dl以下,急性胆管炎发作时,血培养常呈阳性结果。 对可疑病例,均应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术后可疑的病人应行BUS,CT,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T形管胆道造影 等检查,以明确诊断,BUS,CT为无创检查手段,可了解肝脏形态,肝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和有无结石的征象,但当肝门部以上胆管周围有瘢痕形成时应用受限,ERCP是一种损伤较小的造影方法,将造影剂通过Vater壶腹逆行注入胆道系统内,可以清楚的了解胆道内部结构,缺点是仅能了解梗阻以下的部位,在曾行胃大部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的病人应用受限,PTC是适用于胆管损伤的最佳放射学检查,可将狭窄胆管及狭窄以上的胆管完全显示,充分的了解梗阻以上的胆管情况,并能对黄疸病人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减黄,改善病人的术前情况,但急性胆管炎者禁忌应用,而且可引起胆汁漏,出血,胆管细小者穿刺不易成功,有些作者强调,胆管损伤的病人再手术前,必须要行PTC检查,MRCP,即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是一种新型的检查,为三维立体影像,可显示胆管狭窄的部位,胆管扩张的程度及是否合并结石,由于操作简便,无创性有替代PTC,ERCP的倾向,Dwerry-House等认为MRCP可减少3/4的病人行不必要的ERCP检查,T形管造影利用前次手术留下的T形管或腹壁窦道行胆道造影,能显示胆管病变但对肝内胆管显示不充分,对于胆管狭窄再手术前,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可了解胆管血供,能提高再手术的成功率。
诊断鉴别诊断 胆管损伤最好在术中立即诊断,及时处理,从而避免了一系列涉及胆系,肝脏,腹腔内以及全身的各种并发症,Czerniak报道有49%~90%的病 例在损伤时未能得到术中诊断,石景森等报告仅有37.5%的病例在术中诊断,大多数病人仍是在术后回到病房观察中发现的,因此要提高对胆囊切除术危险性的 认识,手术中胆囊标本切除后应常规做到: ①复查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三管的关系; ②检查是否有胆汁外渗; ③解剖胆囊标本,以此来确定是否有胆管损伤,对术中可疑的病人,应及时行术中胆道造影或术中BUS以协助诊断,虽然术中胆道造影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可明显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LC病人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切不可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对以下情况均应考虑是否有胆管损伤的可能: ①术中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处黄染,或在胆囊切除术后用干净纱布擦拭胆道见有黄染者; ②上腹部手术后出现阻塞性黄疸者; ③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黄疸等胆管炎症状,排除结石和其他原因者; ④胆囊切除术后24~48h出现黄疸,或有大量胆汁外渗持续1周以上者; ⑤胆道手术后病人,反复出现胆道感染或阻塞性黄疸,随着病程的延长又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 ⑥LC术中检查切除的胆囊标本有双管结构。 鉴别诊断 胆总管结石 首先必须与胆道狭窄相鉴别,因为,临床和实验室的发现可以是相同的,胆管损伤的病史提示最有可能的诊断是胆道狭窄,最终的鉴别必须由X线检查或手术来确定,THC和ERCP检查应该是确诊的手段,对有些病人还应排除胆汁淤积性黄疸 的其他原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