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结肠息肉 贫血
外科 普外科
多发生于2~10岁,男孩多见。
无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纤维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 血红蛋白 内镜检查 结肠造影 直肠镜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一般常规检查正常,少数血常规检查可有血红蛋白减少,大便常规 检查可有潜血阳性, 直肠指检时,一次指检阴性并不能排除息肉的诊断,可于排便或灌肠后复查,比较高位的息肉可用乙状结肠镜 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或用X线钡灌肠及排钡后注气造影双重对比的方法检查。 1.X线检查 X线对诊断高位息肉也很有价值,用X线钡剂灌肠和排钡后注气双重对比造影的方法检查,注钡过程中可观察肠腔内的充盈缺损阴影,排钡后注气可见充盈缺损部位有圆形钡环的阴影,但应注意与肠管内的气泡和粪块鉴别,其鉴别方法:气泡可随体位的改变而随之移动,移动范围较大,粪块为扁而外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影,用手压迫时往往碎裂,如粪块较硬时,与息肉在形态上不易鉴别,但在复查时粪块可改变形态和位置,甚至消失。 2.内镜检查 消化道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胃肠道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表面性状,数目,色调,并能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确定息肉的性质和进行组织学分类,是诊断消化道息肉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还可以摘除息肉。
诊断鉴别诊断 主要依靠无痛性大便少量带血的病史,多于直肠后壁触及直径0.5~2cm有蒂或无蒂的肿物,加之辅助检查可以确认。 鉴别诊断 1.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 可有家族遗传性病史,在结肠及直肠内布满息肉,大小不等,由于长期慢性失血,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直肠指诊可以摸到直肠全部都有息肉,诊断即可明确。 2.肛裂 多有便秘 史,排便时肛门有痛感,粪便表面有血迹,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杂,有时便后自肛门滴血,量不多,用手指按压肛门两侧,使肛门外翻,在肛门正中线前后方可见有肛裂存在。 3.溃疡性结肠炎 一般发生在较大儿童,排便次数增多,便稀薄,除有血液外尚有大量黏液和脓,并有里急后重感,直肠指诊偶尔也摸到多数息肉样肿物,乙状结肠镜 检在直肠乙状结肠壁可见到散在的溃疡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