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烦躁不安 腹膜炎 腹痛 呼吸急促 溃疡 囊肿 脓肿 低钙血症
普外科 外科 内科 消化内科
无特殊人群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CT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胸腹水常规检查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胰腺的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手术后7天以上,引流液中含有胰液,淀粉酶 含量>1000U/L,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甚至超过正常血清淀粉酶3倍以上,对诊断胰瘘是十分有价值的标准。 2.穿刺放胸腹水,其淀粉酶含量>5000U/L,甚至>1万U/L。 3.CT: 首先应通过CT检查 判断是胰外瘘还是胰腺假性囊肿,观察胰瘘周围是否有脓肿形成和坏死组织存在,大致了解假性囊肿的壁是否增厚,CT对判断手术时机十分重要,并可揭示少见的胰内,外瘘,如胰腺支气管瘘和胰腺胸膜瘘,还可通过胰腺的薄层CT扫描和造影剂增强进一步了解胰腺的病变与胰管的走行与变化。 4.ERCP: 对于胰外瘘要了解瘘管与胰管及周围脏器的关系,瘘管有无分叉,胰瘘引流是否通畅并对端瘘和侧瘘进行区分,可行瘘管造影进行观察,对于瘘管造影不满意和胰腺假性囊肿的病人需行ERCP检查。 在进行ERCP检查的同时,对于近端胰管有狭窄的还可行内支架治疗,这一方法多可促进胰外瘘的自愈,在进行ERCP或瘘管造影时,应注意避免诱发胰腺炎,有报道在检查前后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预防和治疗并发胰腺炎。
诊断鉴别有腹部外伤,胰腺或胰腺周围脏器手术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史,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明显升高,且引流量每天超过50ml,即可诊断为胰瘘,Sano等认为,术后密切监测腹液淀粉酶含量变化,能够及时确定胰瘘的发生及其转归趋势。 应用于胰瘘的常用诊断方法有CT,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瘘管造影。 胰性腹水 和胰性胸腔积液 ,应与肝硬化 腹水或反应性胸腔积液相鉴别,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有明显肝硬化表现,脾大 和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系统扩张,特别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淀粉酶 不高,反应性胸腔积液量较少,穿刺放胸腔积液效果较好,结核性胸腹水和反应性胸腔积液的淀粉酶均不高,癌性胸腹水中可以查到癌细胞。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