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肥皮肿 充血 恶心 反复出血 复视 结膜充血 年轻人的眼袋 视力视野改变 水肿 眼结膜上出现瘀点
眼科 眼外伤 眼科学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眼球和眼眶的超声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 颅脑CT检查 眼及眶区CT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PT) 血红蛋白 视力
重点检查项目1.血常规检查及PT,APTT测定进行辅助诊断,排除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 2.病理学检查 血肿是液状血或血凝块局部集聚,周围往往有细胞反应,如成纤维细胞增生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出血量大,不能迅速吸收,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较硬的假囊壁,壁内缺乏真正的内皮或上皮细胞衬附,囊内充满陈旧血液和血细胞裂解物,如胆固醇类物质,含铁血黄素,异物细胞,载色素巨噬细胞及含脂肪泡沫细胞等,肿物颜色从紫红,棕色至蓝绿色,淋巴管瘤或静脉性血管瘤内出血形成的血囊肿,囊壁较薄,且衬有内皮细胞。 3.超声波检查 发现眼眶上方骨膜下(超声常为上直肌上方)扁平低回声区,A超为低反射或液平段,无明显声衰减,而自发性血肿多为眼眶血管畸形引起,往往以眼眶出血为首发症状,超声显示眼眶内低回声性占位病变,形状不规则,经过治疗或自行缩小是诊断特征,如病变缩小可定期观察,病变较大有占位效应时可考虑抽吸或手术清除血肿。 4.CT扫描 眶顶骨膜下血肿或出血在冠状CT上显示为上直肌上方扁平形高密度占位病变,上直肌下移位,病变轻度增强或不增强。 5.MRI 出血或血肿在MRI显示较好,MRI常可根据信号判断其出血时间,对诊断非常有帮助,出血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经历从含氧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高信号)-含铁血黄素(低信号)的演变过程,正铁血红蛋白在红细胞溶解前后,稀释与吸收过程中在高场强MRI中均有特征性的影像(高信号),其T1,T2值与铁离子的顺磁性有密切关系,因此血肿的MRI信号取决于出血的时间,与时间呈一定相关性。 MRI能像CT一样显示超急性期与急性期出血,尤其善于显示亚急性期,慢性时期及残腔出血,亚急性期与慢性期出血灶内主要成分为游离稀释的正铁血红蛋白,它在T1WI,质子密度与T2WI上均呈高信号,可持续存在几个月甚至数年,成为瘤内血与反复出血的主要依据,出血灶残腔中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在T2WI上显示最清楚,呈短T2低信号,成为陈旧性出血的标志。
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与眼眶肿瘤、结膜 、脉络膜出血相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