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 肝脾肿大 继发感染 甲状腺肿大 咳嗽 淋巴结肿大 咯血 脓痰 贫血 心包积液
胸外科 肿瘤外科 肿瘤综合科 外科 肿瘤科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胸部平片 胸部CT检查 纵隔镜检查 胸部疾病体征检查 胸部外部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纵隔肿瘤在形态上与原发或继发的肺肿瘤,肿大淋巴结,血管瘤等有时颇难区别,常用检查方法如下。 1.X线检查: 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透视检查可观察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是否随呼吸有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由于常见的纵隔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因而后前位和侧位胸部摄片往往能够初步判定肿瘤的类别,体层摄片可准确显示肿块层面结构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弥补平片的不足,食管吞钡检查可了解食管受压情况,用二氧化碳做纵隔充气造影可了解肿瘤与纵隔组织器官的关系。 2.CT扫描与磁共振检查(MRI): CT扫描与MRI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纵隔肿瘤和囊肿的诊断准确率,CT空间分辨率较高,对显示病变边缘征象,问质性病变与小结病变较MRI好,CT能清楚地显示各种病变的钙化灶,是诊断畸胎瘤的最佳影像方法,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能够准确地显示血管受侵情况,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图像能够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解剖,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方面优于CT。 3.超声检查: 有助于了解肿瘤为囊性或实性,肿瘤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心脏,大血管等的关系,并能在其指引下穿刺活检。 4.放射性核素扫描: 怀疑胸内甲状腺肿,可作放射核素131碘扫描,对异位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5.标记物检查: 年轻的前纵隔肿瘤病人应行甲胎蛋白(AFP)和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的检查,若二者之中的一个升高或二者均升高,则有可能是非精原性恶性生殖细胞瘤,后纵隔(脊柱旁)肿瘤的婴儿和儿童应检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以除外神经母细胞瘤等。 6.活体组织检查: 方法有纵隔镜检查 术,手术探查及经皮穿刺等,纵隔镜不仅能采取标本,还能估计肿瘤切除的可能性。 7,纤维支气管镜或纤维食管镜检查 有助于明确支气管受压情况,程度,肿瘤是否已侵入支气管或食管,从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8,诊断性气胸 可判断肿瘤发生于胸壁或肺脏,肺内或肺外,诊断性气腹可区别膈下因素,如肺疝等。 9,纵隔充气造影 对显示前纵隔肿瘤的形态和明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颇有帮助。 10,纵隔镜检查 对明确气管旁,隆突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可钳取活组织明确病因诊断。 11,颈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支支管淋巴结核和淋巴瘤常伴有周围淋巴结和颈淋巴结受累,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12,诊断性放射治疗 怀疑恶性淋巴瘤,经其他检查未能证实时,可试用放射治疗,恶性淋巴瘤对放射较敏感,照射20~30Gy(2000~3000rad),肿瘤迅速缩小。 13,剖胸探查 经各种检查未能明确肿瘤性质,但已除外恶性淋巴瘤者,在全身情况许可下,可作部胸探查。
诊断鉴别而主要需要鉴别的疾病有以下三个: 1.中央型肺癌 :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X线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半圆形或分叶状,支气管检查常能见到肿瘤,痰中可皶肿瘤细胞。 2.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无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低热,盗汗等轻度中毒症状,在肺门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有处可见到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常伴有肺部结核病灶,有时在淋巴结中可见到钙化点,鉴别困难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或给短期抗结核药物治疗。 3.主动脉瘤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体检时可听到血管杂音 ,透视可见扩张性搏动,逆行主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