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 囊肿 白带增多 性交疼痛 阴道内出现粪质和血性分泌
妇科 妇产科 妇产科学
女性
无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阴道镜检查 阴道细胞学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癌胚抗原(CEA) 阴道活检 阴道妇科常规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
重点检查项目1.活组织检查: 在直视或阴道镜下对病灶多点活检,为阴道腺病确诊方法。 2.阴道镜检查 及活检: 通常阴道镜下可见病灶内有类似子宫颈移行区柱状上皮变化,涂醋酸后可见典型葡萄状组织,转化区内可见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岛,腺体开口和小的腺囊肿,有时可见白色上皮,白斑,点状血管,镶嵌等阴道镜图像,在受DES影响而发生阴道腺病中90%阴道镜检查可见上述不同图像,血管征象通常需绿色滤镜下仔细观察,但通常形态没有明显改变,病灶区醋酸和碘常不着色,利用阴道镜检查诊断阴道腺病有较高的可靠性。 细胞学检查:直接在可疑病灶表面刮片,或从阴道穹隆部和上,中段阴道黏膜刮片后行细胞学检查,如发现黏液上皮细胞或鳞化细胞,提示阴道腺病可能,但因多数病灶位于黏膜下,故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以阴性为多,且易受阴道炎症影响,对诊断阴道腺病意义有限,但对于随访,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发现恶变不失为简便经济的一种手段。 无特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 病理诊断标准是阴道黏膜下有类似宫颈黏膜,子宫内膜或输卵管黏膜的腺体,或阴道正常复层鳞状上皮 被腺上皮取代,即可以诊断为阴道腺病,可详细询问患者母亲妊娠期尤其是妊娠8周前有无服用DES史,对有此类病史者应高度警惕,即使无症状也应随访。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DES(乙茋酚)史,可作诊断的参考。对白带增多、阴道血性分泌物或性交痛等症状,应追查原因。 2、妇科检查:对整个阴道和宫颈进行仔细查看,注意阴道壁有无红斑、溃疡、结节和息肉状突起。触诊为重要检查,可证实阴道横脊及其后面的硬结、溃疡,也可触到阴道黏膜下的硬结。 3、细胞学检查:对可疑患者,在阴道壁病变部位作刮片,在阴道上部作环形刮片或四相刮片。宫颈刮片应分别采取。如发现有黏液柱状细胞或鳞化细胞,即提示阴道腺病。 4、阴道镜检查:一般认为这是诊断阴道腺病的可靠方法。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腺病的诊断率占91%。阴道镜检查对阴道腺病的随访观察、早期发现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变有较大帮助。 5、活组织检查:是阴道腺病的确诊依据。如阴道检查发现有上述异常病变时,应做多处活检。 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 症: 阴道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突出于阴道壁表面,可呈暗红色,糜烂状,也可局部形成结节或息肉样黏膜突起,类似斑点或腺瘤型阴道腺病,但前者常有痛经 和性交痛,月经前后病灶可有暗红出血点,镜下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成分,腺腔内常有陈旧性出血,而后者仅有诊断内膜腺体,无内膜间质细胞。 2.中肾管囊肿 (1)阴道中肾管囊肿:可与囊肿型阴道腺病类似,但前者多位于阴道前侧壁,囊肿壁上皮细胞缺乏糖原和黏液,黏液组化染色为阴性。 (2)包涵囊肿:多因分娩,手术或外伤造成阴道壁损伤,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小部分黏膜卷入阴道黏膜下而形成囊肿,多为单个,位于阴道壁下段,与阴道腺病囊肿型类似,但多无症状,病检囊肿内衬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组织。 3.阴道葡萄状肉瘤 :本病也多发生在女婴及幼女,早期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多或阴道出血,但肿瘤多成半透明,形似胚胎状,病理检查肉瘤组织中可找到横纹肌母细胞。 4.阴道透明细胞癌: 早期可表现为血性白带,性交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灶局部可形成结节,糜烂,溃疡等,有出血,阴道透明细胞癌可与阴道腺病同时存在,也可有阴道腺病恶变而来,主要依据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5.阴道鳞癌: 患者多为绝经 后妇女,阴道病灶呈结节,糜烂,溃疡或息肉样,质硬,触之易出血,经病灶活组织检查可以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