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与呕吐 乏力 多尿 脱水 便秘 肾区钝痛 肾结石 肾钙化
内科 肾病内科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血清钾(K+ 血清磷(Pi) 血清钙(Ca2+ 血液酸碱度(pH) 血清氯(Cl-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大生化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尿pH测定 尿pH反映尿中H 量,DRTA时,尽管血pH<7.35,但尿pH仍≥6.0,并且还可高达6.5,7.0以上,测定尿pH必须采用pH计,只测定尿pH有一定局限性,尿pH<5.5并不能说明尿酸 化功能一定完好,如患者有泌NH3障碍,由于少量H 不能与NH3结合成NH 4,尿pH仍可<5.5,因此应同时测定尿pH与尿NH 4,以综合分析,判断。 2.尿可滴定酸及尿NH 4的测定 远端肾小管分泌的H 大部分与NH3结合成NH 4排出,另一部分以可滴定酸的形式排出,因此,尿可滴定酸与NH 4之和代表肾脏净酸排泄量,在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正常人尿pH可<5.5,尿中可滴定酸及NH 4排出率可分别达25µmol/min及39µmol/min,在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时,两者均明显降低。 3.尿电解质及尿阴离子间隙测定 DRTA大多有尿钠 排泄增多以及尿钙 增高,尿Ca/Cr>0.21,24h尿钙>4mg/(kg·d),尿阴离子间隙=Na +K -Cl-可反映尿NH 4水平,为正值时提示尿NH 4排泄减少,尿pH>6.0,HCO-排泄分数多<5%,尿NH4 <500mmol/d,24h尿Na ,K ,Ca2 ,PO43-排出增多。 4.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DRTA的典型改变为高氯血症性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不完全性DRTA可表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或正常,血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Na +K -(Cl-+HCO3-),正常为8~16mmol/L,增高表明体内无机酸根(如硝酸根,硫酸根)和(或)有机酸根离子等酸性产物潴积,RTA时Cl-代偿了HCO3-的减低,因而AG正常,血钾降低也是DRTA的重要表现,甚至为不完全性DRTA的唯一表现,血钠及血钙可正常或降低。 5.尿二氧化碳分压检测 正常人给予碳酸氢钠或中性磷酸盐后,到达远端小管的HCO3-或HPO2-4增多,前者与H 结合生成H2CO3;后者与H 结合生成H2PO4-,再与HCO3-生成H2CO3,进而生成CO2,使尿CO2分压增高,DRTA时由于泌氢障碍,尿CO2不升高,尿CO2分压与血CO2分压差值<20mmHg,正常人>30mmHg。 6.24h尿枸橼酸 DRTA时常减低。 7.血液检查 主要表现血K ,Ca2 ,Na ,PO43-偏低,血Cl-增高,血浆HCO3-减少,CO2结合力降低。 1.影像学检查 可了解骨病情况并发现肾结石。 2.超声波检查 可了解肾脏有无钙化及结石。
诊断鉴别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有时可与尿毒症 酸中毒相混淆,但尿毒症的代谢性酸中毒 有氮质血症和血磷增高,鉴别不难。 由于遗传性特发性高钙尿症所致的肾钙化症,可引起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亦需与原发性者鉴别,此时的结石可为磷酸钙结石,但无低钾血症 和代谢性酸中毒,不完全性RTA,最易和特发性高钙血症 分不清,此时,可作氯化铵负荷试验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则各有其临床特点。 DRTA临床上还应与肾小球性酸中毒,各种佝偻维生素D缺乏病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相鉴别。 1.肾小球性酸中毒 既往有肾脏疾病史,有明显尿异常,常伴贫血 与高血压 ,血Cr-多正常而血肌酐增高,血与尿pH一致性降低。 2.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有家族史,男性多见,尿检正常,无酸中毒,发作之前常有饱餐,高糖饮食,剧烈运动,外伤,感染等诱因。 3.家族性低磷血症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佝偻病症状与体征突出,但无酸中毒及其他dRTA表现。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