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 腹痛 高热 寒战 惊厥 里急后重 苔黄腻 粪便脓血 呕吐
消化内科 内科
无特殊人群
无
中医治疗
粪便白细胞 粪便显微镜检查 粪细菌培养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重点检查项目1.血常规检查 在急性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时常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外观黏液便及脓血便,镜下见较多红、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 (2)粪便培养:约70%以上可培养出致病菌。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取粪便的脓血部分做培养。标本应新鲜。阳性者做药物敏感试验。 (3)粪便细菌抗原检测: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荧光表菌球法、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PCR直接检测法等,是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的诊断方法。
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小儿暑温 作鉴别。小儿暑温亦发生在夏秋季,也有高热、抽搐、昏迷 ,但其高热不在第一天,并且始终无脓血便。 1.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病症极似菌痢,也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便,也发现有类似中毒型痢疾的表现。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培养结果:痢疾杆菌阴性,发现有大肠埃希杆菌,再用此大肠埃希杆菌菌液滴入豚鼠眼结膜囊内24h后如发现豚鼠结膜充血有炎症反应,即可确诊为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 2.空肠弯曲菌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临床经过也类似菌痢。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症状表现发热、腹泻,先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脓血便,类似痢疾。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采用微需氧43℃培养法,可培养出空肠弯曲菌。 3.沙门菌肠炎 以小婴儿多见,粪便多样化为其特点,开始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易误诊为菌痢。鉴别首先发病年龄不同,痢疾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小婴少见。准确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