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肢体疼痛 肢体肿胀
外科 血管外科
无特殊人群
无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尿常规 血常规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便常规 血管造影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血浆蛋白C含量降低或者正常。 2.血浆蛋白C活性降低。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血,便,尿常规 ,生化及B超CT,X线等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1.诊断方法: 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检测PC活性与含量,活性测定目前常用APTT法和发色底物法,含量测定常用免疫火箭电泳法等。 2.诊断标准和依据: 国内外文献中尚无统一的标准,张之南等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一书中拟订的标准如下。 (1)静脉血栓形成或无症状。 (2)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3)纯合子和杂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型。 (4)血浆PC含量降低或正常。 (5)血浆PC活性降低。 (6)分型见表1。 3.诊断评析 与其他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相似,大多遗传性PC缺陷者并不出现血栓,故病史和家族史的诊断意义相对较小,诊断主要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因此,实验方法必须可靠,不主张每家医院均建立起完整的实验方法,应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区域性检测中心,由1家或几家有经验的实验室承担本地区的检测任务,此外,每个实验室均应建立自己的正常值,不宜照搬文献发表的正常参考值,血浆PC活性或含量一般应至少测定2次,以除外检测误差和一过性PC缺乏,另外,PC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因此,口服华法林可影响测定结果。 鉴别诊断 主要是排除各种获得性PC缺陷症,一些药物,如华法林,门冬酰胺酶,顺铂等可致PC水平降低,肝脏疾病时可因合成减少导致PC的缺乏,重症感染,DIC,长期血透的患者也可出现PC水平下降。 个别遗传性PC缺陷的患者可合并其他遗传性易栓症,如合并蛋白S缺陷或APC-R,应注意除外。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