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增多 传导阻滞 猝死 恶病质 发绀 发烧 乏力 肺淤血 腹水 肝肿大
心血管外科 外科
无特定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抗心肌抗体 血清蛋白电泳 心血管造影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核磁共振成像(MRI) 心电图 CT检查
重点检查项目1.血沉增快(一般在30~70mm/h)。 2.血红蛋白降低,血清蛋白电泳 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3.抗心肌抗体 效价增高。 4.心电图检查:心脏黏液瘤反映在心电图上是缺乏诊断意义的,且多为正常,可有非特异性的T波或ST段异常,左房黏液瘤偶见左房增大,右房黏液瘤右房大和低电压较常见,大多数病人为窦性心律(80%~100%),少数为心房纤颤,开始为阵发性以后转为持续性,房颤发生率低的原因可能和左房无明显扩大有关,房颤和栓塞无明显关系,大多数有栓塞史的病人是窦性心律者,栓塞的倾向和肿瘤的脆性有关。 5.CT扫描:CT扫描是肺和纵隔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但对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心脏运动所致的伪像,严重影响其分辨率,但CT扫描在诊断心脏旁肿块和心包肿瘤,如心包囊肿,间皮瘤,淋巴瘤和脂肪瘤等仍有较高价值,在确定肿瘤向心肌,心包和纵隔伸展时价值优于超声心动图。 6.磁共振显像:磁共振显像(MRI)具有高度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对心肌内或心包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腔内肿瘤的诊断价值与之相仿,MRI突出的应用价值还在于可辨别心脏,大血管抑或纵隔肿块,特别是心脏旁肿块,如心外膜脂肪垫,胸膜心包囊肿等;判断纵隔或肺肿瘤有否波及心脏或大血管,这些判断对于如何选择手术治疗及估计预后甚为重要,MRI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亦使其能够对心脏肿瘤性质做较准确的判断。 须指出,除了费用因素外,MRI亦有其局限性,如存在房颤,频发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时,因干扰心电图门控,影响MRI的分辨力,如何选择手术治疗及估计预后甚为重要,MRI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亦使其能够对心脏肿瘤性质做较准确的判断。 7.X线检查:所见多为正常或仅见非特异性征象,且取决于肿瘤有否引起瓣膜梗阻或反流,左房黏液瘤可见左房增大,一般为轻度,肺静脉高压,但明显的肺水肿少见,瓣膜关闭不全可引起左房大,有时可见典型的二尖瓣狭窄征象,右房黏液瘤可见右房大,一般为轻度,X线透视有时可见右房壁反常运动,X线片中如见钙化团块,虽极少见但有诊断意义,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因青少年的二尖瓣狭窄中钙化很少见。 8.超声心动图检查:因为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且与心脏瓣膜病相似,因此诊断常很困难,自从应用无创伤性检查,特别是超声心动图以来,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确诊心脏黏液瘤的最有价值的手段,M型超声可发现黏液瘤的存在,征象为心腔内透声差,存在云雾状的异常回声区,二维超声除发现黏液瘤存在外,尚可确定黏液瘤大小,有蒂或广基,附着部位,有关质地和有无液化区存在等征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主要是发现黏液瘤梗阻血流所引起的血流变化,造成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等征象,并可对梗阻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腔静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和右心房肿物的检出,价值高于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而且更有助于与左心房血栓的鉴别。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房黏液瘤时,要注意与心房内血栓,赘生物及肿瘤相鉴别。 9.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这项检查在历史上曾起过于术前确诊心房黏液瘤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已几乎被超声心动图所取代,目前心血管造影的作用已很小,只有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而临床上仍高度怀疑或对超声心动图的发现有疑问时才进行。 心血管造影诊断左房黏液瘤的方法包括:①在肺动脉注射造影剂,使左房显影;②穿刺房间隔作左房造影电影摄片记录;③左室造影,适用于二尖瓣有轻到中度反流可使左房显影的病例,诊断右房黏液瘤是把造影剂注入腔静脉或直接注入右房,造影中所见黏液瘤的征象为在左房或右房有充盈缺损。 心导管检查提示心脏黏液瘤存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①左室或右室压力曲线的上升支有切迹,尤其是表现为大小和程度有变化,反映肿瘤位置在改变;②舒张期有压力阶差,阶差随着从斜卧到仰卧体位的改变而变化,这与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的固定的压力阶差不同。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心导管有使肿瘤破裂脱落引起栓塞的危险,有一定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而且有一定数目的假阴性或假阳性,导管穿过房隔还可能引起脑血管,冠状动脉栓塞或猝死等并发症,这项检查已较少应用。 10.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处做病理学检查,可以找到血管内肿瘤栓子,结合UCG检查发现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应考虑到左心房黏液瘤的可能,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加以确定诊断。 1.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或伴收缩期杂音,随时间和体位改变而明显变化,坐,立时杂音明显,卧位时杂音减轻,既往无风湿热病史。 2.窦性心律时,出现反复的动脉栓塞征。 3.与体位变化相关的晕厥或猝死。 4.长期低热 ,血沉增快,贫血,无风湿热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证据。 5.内科治疗难以奏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 。 目前,心脏黏液瘤几乎都由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初步诊断和术前诊断。 鉴别诊断 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梗死等疾病鉴别。 1.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超声检查未普遍开展前,黏液瘤常被误诊,上海市胸科医院20世纪70年代前,11例心房黏液瘤外科手术者,术前确诊仅4例,其余均误诊为风心二尖瓣病变,随着UCG的开展和普及,误诊率大大下降,临床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的呼吸困难,低血压 ,头晕,晕厥 ,甚至阿-斯综合征 发作等均可因体位改变而诱发,加剧或缓解,②可听到肿瘤扑落音,取前倾位或俯卧头低足高位时,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减轻或消失,③有二尖瓣狭窄 杂音,心影增大不明显,④无恶性心律失常 者,发生晕厥而排除神经源性晕厥的情况下,应警惕左房黏液瘤。 2.三尖瓣狭窄 有体位性低血压,静脉压升高的病史和类似三尖瓣狭窄杂音的“孤立性三尖瓣狭窄”者,应首先考虑右房黏液瘤,因为临床上单纯的风湿性或先天性三尖瓣狭窄非常罕见。 3.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狭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上,下腔静脉综合征等均可用UCG来鉴别。 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 黏液瘤可长期低热,贫血 ,关节痛,栓塞,血沉快,酷似SBE,且有时黏液瘤合并SBE,可做血培养,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处做病理学检查,以作鉴别。 5.肺梗死 右心黏液瘤瘤栓脱落可引起典型的肺梗死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X线胸片显示肺动脉直径增大,右室急性增大,肺部楔型阴影,肺不张 及胸腔积液 等,发生在老年人中常被误诊为体静脉系统血栓引起的肺梗死,如果能及时做UCG检查,不难发现黏液瘤的存在。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