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动过速 劳累后胸痛 胸痛伴胸闷、心悸 心脏杂音 劳力性呼吸困难 下肢水肿 口唇发绀 心房对心室收缩的辅助泵作用丧失 卵圆窝未闭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外科 内科 外科
无特殊人群
无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心电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 心音图检查 心血管MRI检查 胸部平片 动脉血气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
重点检查项目心脏病要做的检查 心脏病患者体检时应查的项目有内科检查、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因为心电图检查只能作短时静态记录,所以,心脏病患者应视情况加做以下检查。 (一)动态心电图(Holter)又称长程心电图 可提供受检者全日的动态心电活动的信息。有效地补充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不仅可以获得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的心电图资料,结合病人的活动日记,还可以明确病人的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等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应用范围: 1.心悸、胸痛、头昏、晕厥等症状性质的判断。 2.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诊断。 3.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的定位诊断。 4.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随访作预后评估。 5.选择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评定起搏器的功能。 6.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评定。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是用以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诊断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但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安全,仍被公认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其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适用于: ①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②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荷能力。 ③评价冠心病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 ④进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调查筛选试验。 有以下情况不宜进行该检查: ①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 ②不稳定型心绞痛。 ③心力衰竭者。 ④中、重度心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⑤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 ⑥严重高血压患者。 ⑦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 ⑧肺栓塞。 ⑨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⑩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俗称心脏B超) 超声心动图利用雷达扫描技术和声波反射的特性,在荧光屏上显示超声波通过心各层结构时发生的反射,形成灰阶图像,借以观察心、大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搏动状态,了解房室收缩、舒张与瓣膜的关闭和开放活动的规律,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超声心动图对下述心脏病有诊断价值: ①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②心肌病变(心肌梗死特别是室壁瘤的发现;特发性心肌病,以心腔扩张为主的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壁增厚为主要表现的肥厚型心肌病)。 ③先天性心脏病(能观察到房室间隔缺损、大血管转位和血液分流的情况)。 ④冠心病。 ⑤高血压性心脏病。 ⑥其他:心包的增厚和积液、心脏内和心旁的肿瘤,如心内粘液瘤,心肌的肿瘤,心脏旁(纵隔)肿瘤等。 (四)服用药物时应注意的检查项目例如长期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的患者,为避免出血发生,须检测。 ①凝血时间(CT) ②可选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率(PTR),使其维持在1.5~2.0为佳,或采用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维持在2.0~3.0为宜。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或抵克力得等血小板功能抑制剂的患者,须测: ①出血时间(BT),使其结果维持在治疗前的1.5倍为宜。 ②血小板计数(PC),使其结果维持在(50~60)109/L为宜。 ③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使其结果降至治疗前的50%为宜。
诊断鉴别借助病史和查体,医生通常基本能确定受检者是否有心脏疾病。诊断试验用来证实诊断、确定疾病的程度和预后以及有助于拟定治疗计划。 病史和查体 医生首先要询问是否存在可能提示心脏病的症状,如胸痛、气促、下肢水肿和心悸等。随后了解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软弱、乏力、纳差以及不适等,这些症状也有可能与心脏病有关。下一步要了解受检者过去感染、接触化学品、药物、酒精及烟草的情况,家庭及工作环境,以及娱乐活动等。医生也会询问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以及受检者是否患有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其他疾病。 在体格检查中,要注意体重、全身情况及有无面色苍白、多汗和嗜睡等情况。心脏病可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自身对健康的感觉。苍白或发绀可能预示存在贫血或血流灌注不足(可由于肺部疾病、心衰或各种循环疾病所致),因此,观察皮肤色泽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颈动脉、腋动脉、肘动脉、腕动脉、腹主动脉、腹股沟动脉、动脉、踝动脉及足背动脉等的扪诊,估计血流量是否足够以及两侧是否对称。测量血压和体温。这些异常都有助于心脏病诊断。由于颈静脉直接与心脏的右心房相连,故而是进入右心的血流压力和容量的指示,因此医生都要检查颈静脉状况。检查中要求受检者卧位,上半身抬高与地平面呈40度角。有时,受检者也可平卧、坐位或站立位。 医生按压踝部、小腿部位,有时也包括下背部的皮肤,检查皮下组织水肿情况。使用检眼镜(一种用来检查眼睛内部情况的仪器)来检查视网膜(位于眼睛后部内表面的感光膜)的血管和神经。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瓣膜细菌感染的患者常有眼底异常。 观察胸部,确定其呼吸频率和呼吸运动是否正常,然后用手指轻扣胸壁(叩诊)以判定肺脏是否全由空气充盈;叩诊也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心包腔或胸膜腔积液。借助于听诊器,医生可以确定气道是否通畅以及肺内有无因心衰而出现的液体渗出。 医生将手置于胸壁来判定心脏的大小和每次心脏收缩的类型及强度。有时,血管内或心腔室间的异常、紊乱的血流引起的震颤可以通过手指尖或手掌感觉到。 使用听诊器,可听到由于心瓣膜开、闭产生的不同的声音。瓣膜或心脏结构异常引起的血液紊乱流动(湍流)可产生特征性的声音(杂音)。典型的紊流发生在当血液流过狭窄或有漏隙的瓣膜时。并不是所有心脏病皆会产生杂音,也不是所有杂音都提示心脏病的存在。妊娠妇女常存在心脏杂音,这是由于血流正常增加的结果。而在婴儿和小孩,由于血流速度较快且心脏结构较小,故常出现无害性杂音。即使在没有严重基础心脏病的高龄个体,由于血管壁、瓣膜和其他组织的逐渐硬化,也易产生紊流。 将听诊器置于动脉和静脉表面,有时亦可闻及杂音,这可能提示血管狭窄或在血管之间存在异常通道。 腹部的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因回心的主要静脉淤血而导致的肝脏肿大。因积液导致的腹部膨隆常提示有心衰。也应检查脉搏和主动脉的搏动。 诊断检查 很多检查可帮助获得快速、准确的诊断。这些技术包括:电学检查、X线、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显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和心导管术等。 大多数的心脏检查手段危险性很小,但随着检查技术复杂程度和患者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增加,检查的危险性也相应增高。心导管术及造影术导致的脑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等主要并发症的危险性大约是1/1000。运动试验引起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危险性大约为1/5000。放射核素试验的危险性只源于所接受的极小量的放射物质,实际上,这些射线的剂量还小于X线的射线量。 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依据 (1)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2)在心功能代偿期仅有高血压的一般症状;当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轻者仅于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重者则出现端坐呼吸,心原性哮喘,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久病患者可发生右心衰竭最终导致全心衰竭; (3)体格检查发现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呈金属调,肺动脉瓣听诊区可因肺动脉高压而出现第二心音亢进。 风心病的诊断 依靠病史,症状表现和详细的身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光等,对风心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帮助。有些病人必要时还做心导管,心脏造影等检查既可确诊。 超声心动图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左房扩大的改变最为敏感和准确,检出率高,诊断符合率高,超声心动图还可以观察风心病时各瓣膜及其附属装置的病损情况,测量其瓣口开放直径和面积,确定有无联合瓣膜病,心房内有无附壁血栓,同时还可以了解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改变情况等,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包括术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心脏病自我诊断 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 ◆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 ◆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 ◆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 。 ◆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 ,需要高枕而睡。 ◆出现下肢浮肿 。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 ,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左肩痛长期不愈。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