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家族史,且临床表现为婴儿期或儿童期开始出现肌收缩后强直性痉挛,全身骨骼肌均受累,反复运动后症状可减轻,伴肌肥大,但肌萎缩,肌无力可不明显,动作笨拙,起动困难,寒冷不加重肌强直,叩击肌腹出现叩击性肌强直等,以及肌电图发现,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myotonic dystrophy):患儿早期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前两者较突出,并有窄面,秃顶,白内障 和内分泌功能障碍等,肌电图呈典型肌强直电位,婴儿期出现明显肌强直倾向于先天性肌强直,很少是本病。
2.先天性副肌强直:自幼年起病,肌强直较轻,无肌萎缩,肌肥大不明显,无寒冷刺激也可出现肌强直。
3.萎缩性肌强直:青春期后发病,有明显肌萎缩,肌无力,伴内分泌及营养障碍。
4.本病须与肌纤维颤搐,持续性肌活动综合征,痛性痉挛-肌束震颤综合征,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Schwartz-Jampel综合征,病理性痛性痉挛综合征,僵人综合征 及磷酸化酶或磷酸果糖激酶缺乏性收缩等鉴别,这些疾病患者无叩击性肌强直及典型肌电图异常,惟一的例外是Schwartz-Jampel综合征,为遗传性,表现僵硬,伴身材矮小和肌肥大,可能是肌强直的一种类型,应与肌纤维颤搐及持续性肌活动综合征区别,另一种晚发的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型全身性肌强直(generalized myotonia)或Becker病(Becker”s disease),伴远端轻度肌无力和肌萎缩,定位于7q35染色体。
5.也应与某些药物诱导的肌强直鉴别,如去极化剂,肌松剂,麻醉剂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较少见的β-阻滞药或利尿药(尤其妊娠期)效应通常较短。
6.先天性肌强直的肌肥大须与家族性发育过度,甲状腺功能减退 性多发性肌病,肥大性多发性肌病和Bruck-DeaLange综合征(先天性肌肥大,精神发育迟滞 和锥体外系运动障碍)等鉴别,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肌电图呈奇异的高频放电(假性肌强直),肌水肿 明显,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其他体征如腱反射缓慢。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