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 出血倾向 蛋白尿 氮质血症 恶心 发绀 腹泻 腹胀 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
儿科学 新生儿科
儿童
消化道传播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
核酸的分子杂交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抗柯萨奇B病毒IgG抗体 中和试验 尿常规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骨髓象分析 心电图 血常规 便常规
重点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是本病早期和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等。 1.病毒分离:应早期进行CVB分离培养,以提高病原的阳性检出率,标本可选择患儿的分泌物(咽拭子,直肠拭子,粪便等),血液,脑脊液及组织细胞等,通过Hela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直至细胞出现( )~( )的病变为阳性,但应强调指出: (1)必须从患儿体液(血液,脑脊液,心包液等)中或尸检脏器组织中分离出病毒。 (2)临床出现某些典型综合征(如脑膜炎,心肌炎等),从咽拭子,粪便中重复分离出相同血清型病毒才有诊断价值。 2.血清学检测:CVB血清学检查主要应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中和试验是病毒在活体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抗体中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检测方法,用来检查患儿血清中抗体增长情况或检查人群中隐性感染后抗体水平,中和抗体特异性较高,维持时间较长,适宜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较常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荧光技术既可以直接检测病毒抗原,也可利用其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CVB抗体,即特异性IgM,后者是目前本病临床上有效而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手段。 3.PCR检测及斑点杂交:自1980年始,国外学者将分子病毒学技术应用于病毒病原学诊断,用核酸杂交的方法检测血清及心肌标本中的肠道病毒DNA及RNA,此方法敏感性强,特异性高且具有快速的特点,适于临床应用。 4.骨髓检查:可有粒,红系增生活跃,巨系受抑,少数病情重者有红系增生低下。 5.心电图检查:显示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P-R间期延长及各种心律失常。 6.超声检查:可有广泛心肌损害。 7.X线检查: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斑片状阴影。
诊断鉴别临床诊断应从本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资料两方面分析提出。 1.婴儿的临床特点:围产新生儿发病急剧,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败血症样表现,合并心肌损害;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但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不支持细菌感染 者。 2.流行病学资料:新生儿集中发病,夏秋季节;母亲或婴儿室医护人员近期有发热等感染病史,同婴儿室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发烧 患儿同期发病或相继起病者。 上述临床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可确诊。 和败血症 相鉴别,和TORCH综合征相鉴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