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淡漠 抽搐 代谢性酸中毒 氮质血症 低钙血症 低钠血症 低血钾 多尿 恶心 高血钾
肾病内科 内科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康复治疗
尿常规 尿肌酐(Ucr) 血液尿素氮与肌酐比值 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脏超声检查 放射性核素肾图 血常规 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试验 腹部平片
重点检查项目1.尿量 显著减少:新生儿尿量<25ml/d或1ml/(kg·h)者为少尿,尿量<15ml/d或0.5ml/(kg·h)为无尿,尿量少同时而相对密度低,尿常规 因病因而异。 2.氮质血症:血清肌酐 (Scr)≥88~142µmol/L,血尿素 氮(BUN)≥7.5~11mmol/L,或Scr每天增加≥44µmol/L,BUN增加≥3.57mmol/L。 3.GFR的计算:有条件时测肾小球滤过率(如内生性肌酐清除率)常≤30ml/(min·1.73m2),由于应用经典的内源肌酐清除率评估GFR较复杂,临床上可应用Schwartz公式计算新生儿GFR,评价新生儿ARF肾功能状态,其结果与应用内源肌酐清除率值呈显著正相关,Schwartz公式: GFR(ml/min·1.73m2)=0.55×L/Scr(L为身长cm,Scr为血浆肌酐mg/dl)。 4.常伴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血生化检查发现血钾,镁,磷增高而钠,钙,氯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 降低。 5.肾脏超声检查:为非侵袭性检查方法,能精确描述肾脏大小,形状,积水,钙化及膀胱改变,对疑有肾静脉血栓形成或无原因的进行性氮质血症者,应做此项检查。 6.放射性核素肾扫描 :了解肾血流灌注,肾畸形,并对肾小球滤过率能作系列对比性判断。 7.CT及磁共振:有助于判断肾后性梗阻。
诊断鉴别诊断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主要表现:少尿或无尿,出生后48h无排尿或出生后少尿<1ml/(kg·h)或无尿<0.5ml/(kg·h),惊厥,拒奶,呕吐等。 2.Scr,BUN持续升高:Scr≥88~142µmol/L,BUN≥7.5~11mmol/L,或Scr每天增加≥44µmol/L,BUN增加≥3.57mmol/L。 3.血生化改变:常伴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 鉴别诊断 本症可由于肾本身或肾外因素引起,诊断时应予以鉴别,肾前性,肾性ARF的实验室鉴别。 在评价新生儿ARF时,及早鉴别新生儿肾前性,肾后性ARF,尽可能阻止它们进展为肾性ARF极其重要。 1.肾后性ARF:出生后即表现为少尿或无尿的新生儿,其母孕史,母亲产前体检情况,胎儿超声波检查和新生儿体格检查 ,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很有价值,一旦怀疑有梗阻可能,应立即行肾输尿管膀胱超声波检查。 2.肾前性ARF (1)肾前性及肾性ARF的鉴别:与新生儿肾性ARF比较,新生儿肾前性ARF尿钠 排出,排钠分数均较低,尿/血浆渗透压比,肌酐比均较高。 (2)补液试验 :补充一定量的液体,是临床上鉴别肾前性和肾性ARF的有效方法,但当新生儿怀疑有泌尿系统梗阻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时禁用,方法为在30min到2h内给予20ml/kg等渗液体(通常是生理盐水),如果2h后尿量 仍低于1ml/(kg·h),且无循环容量不足的情况,则可能为肾性ARF,对广泛应用于儿童及成年人肾前性ARF诊断的甘露醇试验,因其有突然增加血清渗透压进而致脑室内出血 或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可能,而不应用于新生儿。 应注意的是,这些有助于鉴别肾前性和肾性ARF的指数应用于新生儿时有其局限性,在新生儿,尿/血浆肌酐比在评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上,较尿/血浆渗透压比更有意义,这可能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 儿肾脏浓缩调节能力有限及蛋白质摄入低有关。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