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细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

检查项目:

粪细菌培养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脑脊液培养+药敏试验痰培养痰液细菌培养痰液细菌涂片检查痰液显微镜检查粪便显微镜检查血常规沉淀反应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胸腔积液显微镜检查生殖道分泌物培养真菌培养检查角膜显微镜

检查内容:

一,病原菌检测

(一)标本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

⒈区别取材: 根据不同病原菌在机体内的分布和排出部位,采取不同的标本.尽量采取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被污染:无菌取材,防止杂菌污染.

⒊妥善处理:标本采集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⒋尽快送检: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多数菌可冷藏运送,粪便标本应加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

⒌作好标记,祥填化验单.

(二)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⒈显微镜放大法

细菌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通常用光学显微镜油镜头,放大1000倍左右观察细菌的形态,而细菌的内部超微结构,则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万倍方能观察.

⒉染色法.

⑴ 单染色法 用单一染料染色,可以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特点,但不能鉴别细菌.

⑵复染色法 用两种以上的不同染料染色,可将不同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外,还能鉴别细菌.最常用的有

革兰染色法

方 法 细菌涂片经火焰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1分钟,再加碘液媒染1分钟,然后用95%的酒精脱色30秒,最后以稀释复红复染30秒.

结 果 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阳性菌,呈红色的为革兰阴性菌.

原 理 主要由于 G+菌与 G-菌细胞壁结构不同;其次G+菌等电点(pI2~3)比

G-菌(pI4~5)低,故G+菌与碱性染料的结合力强于G-菌.

实际意义 可鉴别细菌,选择使用抗生素,研究细菌致病性.

细菌染色法中还有抗酸染色和荚膜,芽胞,鞭毛,细胞壁,核质等特殊染色法.

⒊分离和鉴定 是确诊细菌性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鉴定的主要内容有:

⑴培养特性 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以获得纯培养.根据细菌所需营养,生长条件,菌落特征做初步鉴别.

⑵形态特征 通过分离培养,对菌落或纯培养物,经涂片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的形态,排列,大小,染色性和特殊结构等做初步鉴别.

⑶生化反应 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酶系统,代谢产物也不尽相同,因而有助于鉴别细菌.

⑷血清学鉴定 用含已知特异性抗体的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菌作玻片凝集试验,以确定病原菌的种或型.也可用免疫荧光,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放射免疫,酶免疫等快速,敏感的方法,从标本中直接检测特异抗原,有助确定病因.

⑸动物试验 主要用于分离,鉴定病原菌,测定菌株产毒性等,常用实验动物有小白鼠,豚鼠和家兔.

⑹药物敏感试验 对指导临床选择用药,及时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方法为单片纸碟法和试管稀释法.

⒋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测未知抗原.其优点:快速,灵敏,特异性高.常用的免疫技术有

⑴沉淀反应:

⑵协同凝集试验:

⑶免疫荧光法(IF);

⑷对流免疫电泳(CIE):

⑸酶免疫测定(EIA)

⑹免疫印记技术

⒌其他检测法

⑴气-液相色谱法 常用于厌氧菌的检测.

⑵基因诊断法 不同种的细菌有不同的基因或碱基序列,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特异基因序列是否存在的诊断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基因诊断.常用的有核酸杂交,PCR和DNA指纹图谱等.

[核酸杂交] 可从标本中直接检出病原体核酸,对不能或难分离培养的病原体尤为适用.

原理:应用已知序列的核酸单链作为探针,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碱基互补规律,与经处理的标本中未知的单链核酸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得知是否有特异序列与已知探针结合.

方法:有液相与固相之分,固相较常用,有原位杂交,斑点杂交,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等.

[PCR技术] 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片段的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具快速,特异性强和敏感性极高等特点.

[DNA指纹] 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包括细菌染色体DNA和质粒DNA指纹图谱.

6.辅助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

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

细菌涂片: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瘀点等直接涂片检查,也可检出病原菌,对败血症的快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详细询问病史和作详尽体检极为重要。凡有急性高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而无局限于某一系统感染的倾向时,或有局部病灶、导管及器械操作史等均应考虑有败血症的可能;血液或骨髓培养阳性为确诊的依据。应与伤寒、粟粒型结核、结缔组织病及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细菌感染检查文章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