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械分离现象 活动后气促 紧张 流感样症状 慢性房颤 弥漫性脂肪变性 疲乏 硒缺乏 心律失常 心率增快
心血管外科 心血管内科 外科 内科
无特定人群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尿常规 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造影检查 舒张压 血压 冠状动脉造影
重点检查项目(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心音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不齐。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 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 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X线可看出心脏轻度扩大,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诊断鉴别诊断 该病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和体检,在心电图上有时也可表现出特征性的异常,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可用来证实该病的诊断,如仍不能确诊,可进行心导管检查,在导管检查中还可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获得确实的诊断和明确病因。 鉴别诊断 在本病的诊断中,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风湿性心脏病 心肌病亦可有二尖瓣或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但一般不伴舒张期杂音,且在心力衰竭时较响,心力衰竭控制后减轻或消失,风湿性心脏病则与此相反,心肌病时常有多心腔同时扩大,不如风湿性心脏病以左房,左室或右室为主,超声检查有助于区别。 (2)心包积液 心肌病时心脏扩大,心搏减弱,须与心包积液区别,心肌病时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位,与心浊音界的左外缘相符,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常不明显或处于心浊音界左外缘之内侧,二尖瓣或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心电图上心室肥大,异常Q波,各种复杂的心律失常 ,均指示心肌病,超声检查不难将二者区别,心包内多量液体平段或暗区说明心包积液,心脏扩大则为心肌病,必须注意到心肌病时也可有少量心包积液,但既不足以引起心脏压塞,也不致于影响心脏的体征与心脏功能,仅是超声的发现,收缩时间间期在心肌病时明显异常,心包病则正常。 (3)高血压 性心脏病 心肌病可有暂时性高血压,但舒张压 多不超过14.67kPa(110mmHg),且出现于急性心力衰竭 时,心力衰竭好转后血压下降,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不同,眼底,尿常规 ,肾功能正常。 (4)冠心病 中年以上患者,若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无其他原因者必须考虑冠心病和心肌病,有高血压,高血脂 或糖尿病 等易患因素,室壁活动呈节段性异常者有利于诊断冠心病,近年来,对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长期广泛缺血而纤维化,发展为心功能不全的情况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 ”,若过去无心绞痛 或心肌梗塞,与心肌病颇难区别,再则心肌病亦可有病理性Q波及心绞痛,此时鉴别须靠冠状动脉造影 。 (5)先天性心脏病 多数具有明显的体征,不难区别,三尖瓣下移畸形 有三尖瓣区杂音,并可有奔马律,心搏减弱,右心扩大与衰竭,须与心肌病区别,但此病症状出现于早年,左心室不大,紫绀较著,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6)继发性心肌病 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硬皮病 ,血色病 ,淀粉样变性 ,糖原累积症 ,神经肌肉疾病等都有其原发病的表现可资区别,较重要的是与心肌炎 的区分,急性心肌炎常发生于病毒感染的当时或不久以后,区别不十分困难,慢性心肌炎若无明确的急性心肌炎史则与心肌病难分,实际上不少扩张型心肌病 是从心肌炎发展而来,即所谓“心肌炎后心肌病”。 近年来在临床上开展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由带活组织钳的心导管取得标本,进行病理与病毒检查,可以发现有否心肌炎症的证据,但目前对病理组织学的诊断标准和去除伪迹方面还有些问题待解决。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