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儿支原体肺炎

小儿支原体肺炎 (小儿冷凝集阳性肺炎,小儿MP肺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小儿支原体肺炎如何鉴别?

诊断

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如在年长儿中同时发生数例,可疑为流行病例,可早期确诊。

②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

③抗生素青,链霉素及磺胺药无效,大环内酯类有效。

④血清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 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此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过1∶32,而腺 病毒所致年长儿肺炎,冷凝集素多为阴性。

⑤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在 病后第3天即可升高,病后2周大部分(76.5%)消失,可用ELISA,微量免疫荧光(MIF)等方法作特异性IgM检测,特异性IgG产生较晚,不能 作为早期诊断,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近年有用肺炎支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的报道,近年国内外应用DNA探针及PCR检测 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敏感,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但由于支原体感染后可长期寄居在咽部,有时可成为携带状态,因而从咽拭子检测的病原体不能直接代表肺 部病原体,而血中肺炎支原体不存在携带状态,所以同时用PCR检测血肺炎支原体,则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增高,临床价值较大。

⑥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因此对临床帮助不大。

鉴别诊断

本病有时须与下列各病鉴别:

①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②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bacterial pneumonia)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细菌性肺炎的预后一度显著改善,但自60年代以后病死率居高不降,目前细菌性肺炎出现一些新特点,包括病原谱变迁,特别是医院内肺炎G-杆菌比率显著上升,肺炎链球菌虽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临床表现多趋于不典型。细菌耐药率增高的趋势。

③百日咳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 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婴患本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幼婴及成人发病有增多趋势。

④伤寒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全身中毒性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本病又称为肠热病 (enteric fever)。但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系病原经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

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以及抗EB病毒的抗体阳性。

⑥间质性肺炎

大多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其中以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多见,也较严重,常形成坏死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病程迁延易演变为慢性肺炎。

均可根据病史,结核菌素试验,X线随访观察及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反应等而予以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小儿支原体肺炎鉴别文章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