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 胆心综合征 心动过速 心悸 心律失常 心脏扩大 胸闷 右心衰竭 晕厥
儿科学 小儿心内科
儿童
无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尿常规 胸部平片 胸部透视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核磁共振成像(MRI) 胸部MRI 胸部CT检查 心电图 血常规 便常规 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ERNA)
重点检查项目1.一般常规检查: 多为正常。 2.心内膜心肌活检: 组织形态学(纤维脂肪组织替代)特征有诊断价值,但右室游离壁(为典型病变部位,通常室间隔不受累)活检心肌穿孔危险性加大,为创伤性检查,并不一定能取到病变部位, 1.X线检查: 部分患者X线可有心脏扩大,Marcus等报告22例患者有16例呈心脏扩大,心脏常呈球形扩大,肺血管阴影减少。 2.心电图:心电图示右心房肥大(Ⅱ导联显示高大P波)和右室低电压,窦性心律时,Vl导联QRS波群间期≥110ms为其特征,其敏感性为55%,特异性100%,QRS波群间期在V1导联比在Ⅰ和V6导联延长右室内传导延迟),约30%ARVC患者存V1导联可见QRS波群后有一分离波(discrete wave),称为ε波(episilon wave)。 (1)心电图窦性心律时有以下特点: ①呈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②TⅡ,Ⅲ,aVF及TV1-4 倒置。 ③部分心电图QRS波后有一小分离波,尤以V1导联明显,称为ε波,这种低振幅电位代表右室某部位延迟的心室激动。 ④室性期前收缩呈左束支阻滞型。 ⑤少数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房室结功能障碍。 (2)室性心动过速发作: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型,心室率平均200次/min,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 3.信号平均心电图: 信号平均心电图用于描记心室晚电位(尤其是弥漫性病变患者)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4.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造影: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右室结构和功能异常,测量右室/左室舒张期末直径比值大于0.5(年龄6个月以下者除外),诊断ARVC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3%,常有右室区域性运动消失或减低,放射性核素造影示右室形态及室壁运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利于诊断,可见: (1)右室扩大,右室与左室内径之比增大,多在0.5~1.5(正常0.33±0.06)。 (2)三尖瓣下基底部下壁舒张期局部膨出及收缩期运动障碍。 (3)右室流出道孤立性扩张。 (4)左室一般正常。 5.磁共振成像(MRI) :检测心脏组织内组织成分(脂肪组织,纤维组织)的定性和定位分析,虽具极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却较低(尤其早期病例),磁共振显像除观察心室结构和功能外,是无创性测定心肌脂肪浸润最有效的方法,早期即可做出诊断,似可取代心内膜心肌活检。
诊断鉴别典型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所见,诊断不困难,本病确诊的金指标应建立在尸检或手术中,组织学上证实右室大部分心肌为纤维脂肪组织所 取代,然而,多数病例不可能做到,目前采用1994年欧洲心脏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包括结构,功能,组织学,心电图,心律失常和遗传各方面的主,次要标 准,符合不同组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加2项次要标准,或符合4项次要标准,即可诊断本病。 婴幼儿应与Ebstein畸形,肺静脉异位回流使右室受累的先天性心脏病 及Uhl病相鉴别,后者属右室畸形,右室壁完全缺乏心肌组织,心内,外膜贴在一起,称为“羊皮纸样心脏”,婴儿期即出现心力衰竭,极少因运动诱发死亡。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